(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蔓草:爬蔓的草。
- 使车:使者的车。
- 石田:多石而不可耕之地。
- 薄午:将近中午。
- 白石渠:用白石砌成的渠道。
- 谷口:山谷的出入口。
- 鱼梁:筑堰拦水捕鱼的一种设施。
- 旌旆:泛指旗帜。
- 萝径:藤萝掩映的小路。
- 牧樵:放牧和砍柴。
- 问俗:询问风俗,指了解当地情况。
- 尘烦:世俗的烦扰。
翻译
蔓草垂下藤蔓,引导着使者的车马前行,石田间流水潺潺,环绕着人们的居所。清秋时节,红色的山岩上的树木不再落叶,将近中午时分,我才沿着白石砌成的渠道前行。山谷的出入口处,鱼梁上的旗帜随风转动,山中的藤萝小径上,放牧和砍柴的人已经离去。为了了解当地的风俗,我缓缓前行,这样才能让世俗的烦扰渐渐远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德安道中的所见所感。诗中,“蔓草垂藤”、“石田流水”等自然景象,展现了旅途的宁静与美丽。通过“清秋不落丹岩树”与“薄午方缘白石渠”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感受。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当地风俗的好奇与尊重,以及对远离尘嚣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