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姚给事归葬

· 沈周
惟昔永乐初,皇帝治明堂。 取材苍梧野,在楩楠豫章。 督以给事臣,若曰伯善行。 公素侃察闻,百辟得激扬。 譬如公输子,材悉良不良。 此行固天简,公亦喜自当。 握节指八桂,伐鼓官舲扬。 惟木弥万山,计材不计章。 昂霄及耸壑,乃适于栋梁。 此处瘴疠地,气候日不常。 公病即不治,骨肉悬江东。 无人事绥复,其魂怅彷徨。 枯藤束木函,一殡六十霜。 嗟嗟榛鹤辈,祖死而后生。 但知彼有殡,不知在何方。 坐辄向西南,行亦西南望。 虽剧返葬心,日月何茫茫。 无财亦无时,犹盲者无相。 天实使汤公,官广得其详。 书报在全州,湘山寺之旁。 如因曼父母,始知墓在防。 二子读书毕,哭踊如初丧。 榛行不择日,即日裹糇粮。 鹤云兄当住,小弟力颇强。 此榇所不返,不复载见兄。 出门当严冬,雨雪满大荒。 九溪多鼍鳄,鼓涛播舟航。 五岭饶虎豹,磨牙引饥吭。 鹤行无恐怖,孝至胆气刚。 达彼全州境,入寺悲荒凉。 宛然三门侧,有垤记其藏。 拜之号三绕,闻者痛肝肠。 发幽升輀车,奉还万里乡。 白骨犹载肉,乐归所自生。 蔼蔼桑梓里,郁郁楸梧冈。 得从先人兆,如齐返周葬。 况与元配合,孤雌成鸳鸯。 剑适合延平,璧不滞咸阳。 剑璧不自能,良藉人所将。 呜呼二子者,生死有耿光。 呜呼二子者,古义行于今。 呜呼二子者,颓俗亦可兴。 虞山若增高,琴川若增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永乐:明成祖朱棣的年号。
  •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 楩楠豫章:四种优质木材的名称,这里泛指优质木材。
  • 百辟:指百官。
  • 公输子:古代著名的木匠,这里比喻姚给事。
  • 八桂:指广西,因广西盛产桂树而得名。
  • 瘴疠: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古人认为是瘴气,易引起疾病。
  • 绥复:安抚和恢复。
  • 彷徨:徘徊不定,心神不宁。
  • 榛鹤辈:指姚给事的子孙。
  • 糇粮:干粮。
  • 鼍鳄:鳄鱼。
  • 輀车:古代的一种车,这里指运送灵柩的车。
  • 楸梧:两种树名,常用于墓地。
  • 颓俗:衰败的风俗。

翻译

在永乐初年,皇帝治理朝廷。 从苍梧野外取材,选取楩楠豫章等优质木材。 由给事臣督办,称为伯善行。 姚公素以明察闻名,百官因此得到激励。 就像公输子一样,他知道材料的优劣。 这次任务是天意所选,姚公也乐于承担。 手持节杖指向八桂之地,官船扬帆前行。 这里的木材遍布万山,不计其数。 高耸入云,深藏不露,最终成为栋梁之材。 此地是瘴疠之地,气候多变。 姚公病重无法治愈,家人远在江东。 无人安抚恢复,他的灵魂彷徨不安。 用枯藤包裹木函,一葬便是六十年。 可怜的子孙们,祖辈已逝,他们重生。 只知道有灵柩,却不知在何方。 坐着望向西南,行走也望向西南。 虽然急切想返葬,但日月茫茫。 没有财力也没有时机,如同盲人无指引。 天意让汤公得知,他在全州湘山寺旁找到了消息。 如同曼父母的指引,终于知道墓地在防。 两个儿子读书完毕,哭踊如同初丧。 榛行不择日,当天便准备干粮。 鹤说兄长应留下,小弟力气颇强。 若这灵柩不返,不再载见兄长。 出门正值严冬,雨雪覆盖大地。 九溪多鳄鱼,鼓动波涛威胁舟航。 五岭多虎豹,磨牙引颈。 鹤行无所畏惧,孝心使他胆气刚强。 到达全州境,进入寺院感到荒凉。 在三门侧宛然发现标记,拜之号哭三绕,闻者心痛。 开启幽闭,升起輀车,奉还故乡。 白骨如同重生,乐归所自生之地。 在郁郁葱葱的楸梧冈上,得以与先人同葬。 如同齐国返周葬,与元配合葬,孤雌成鸳鸯。 剑合于延平,璧不滞于咸阳。 剑璧不自能,全靠人所将。 啊,这两个儿子,生死有耿光。 啊,这两个儿子,古义行于今。 啊,这两个儿子,颓俗亦可兴。 虞山若增高,琴川若增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一位给事臣姚公的生平事迹和其子孙的孝行。诗中通过对姚公在朝廷中的贡献、远赴广西取材的艰辛、以及其子孙不畏艰险寻找并迁葬其遗骨的叙述,展现了家族的忠诚与孝道。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楩楠豫章”象征优质人才,“公输子”比喻姚公的技艺和眼光,“剑璧”象征家族的荣耀和传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忠孝精神的赞美和对家族荣誉的珍视。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