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匡云上人

莫是前朝释慧远,重来再现比邱身。 扫除文字还留偈,了断因缘只剩贫。 莲社几年参讲席,曹溪初渡悟迷津。 尘劳扰扰无閒韵,竹院逢师不厌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匡云上人:人名,一位僧人。
  • 释慧远:东晋时期的高僧,此处指匡云上人可能具有高僧的智慧和修为。
  • 比邱:即比丘,指佛教中的僧人。
  • :佛教中的颂诗,通常用于表达佛理。
  • 因缘:佛教术语,指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 莲社:指佛教中的修行团体。
  • 曹溪:地名,位于广东省,是禅宗六祖慧能的道场。
  • 迷津:佛教术语,指迷惑的境界。
  • 尘劳:指世俗的烦恼和劳苦。
  • 閒韵:指闲适的诗韵或生活。
  • 竹院:指僧人居住的清净之地。
  • :皱眉,此处指师徒间的交流不因烦恼而中断。

翻译

莫非你是前朝的高僧释慧远,如今再次化身为比丘来到世间。你摒弃了文字的束缚,却留下了深刻的佛理颂诗,断绝了世俗的因缘,只剩下清贫的生活。你曾在莲社中多年参禅讲学,又在曹溪初次渡过,领悟了迷津的真谛。在这纷扰的尘世中,你却保持着无拘无束的闲适,竹院中遇到你,你从不因烦恼而皱眉。

赏析

这首诗是对匡云上人的赞颂,诗人通过将匡云上人与历史上的高僧释慧远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匡云上人高深佛理和清净生活的敬仰。诗中“扫除文字还留偈,了断因缘只剩贫”描绘了匡云上人超脱世俗的形象,而“莲社几年参讲席,曹溪初渡悟迷津”则展现了他在佛教修行上的深厚造诣。最后两句“尘劳扰扰无閒韵,竹院逢师不厌嚬”则体现了匡云上人在纷扰世界中保持的宁静心态和师徒间深厚的情谊。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高僧的崇敬之情。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传世者有《鹤汀集》十卷,其中诗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录其弟李之标文度《凫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庐草》,三集《歇园草》,四集《和苏草》,五集《韵语》,今已不传,惟附见于《鹤汀集》之中。《鹤汀集》前有李本宁《圭山副藏叙》、韩上桂《北游草叙》二文,可供参考。康熙《新会县志·艺文下》录其诗三十一首、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八首,《明诗纪事》六首。《鹤汀集》录有邑志小传、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