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枋口

· 孟郊
耸我残病骨,健如一仙人。 镜中照千里,镜浪洞百神。 此神日月华,不作寻常春。 三十夜皆明,四时昼恒新。 鸟声尽依依,兽心亦忻忻。 澄幽出所怪,闪异坐微絪。 可来复可来,此地灵相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枋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济源市。
  • :挺立,使竖立。
  • 残病骨:形容身体虚弱。
  • 镜浪:比喻水面波光粼粼,如同镜子一般。
  • 洞百神:洞悉百神,指心境清明,能洞察万物。
  • 日月华:日月的光辉,比喻光明和智慧。
  • 皆明:都明亮。
  • 昼恒新:白天总是新鲜。
  • 依依:形容声音连绵不断,依恋不舍。
  • 忻忻:高兴,快乐。
  • 澄幽:清澈幽深。
  • 闪异:闪烁奇异的光芒。
  • 微絪:微小的变化。
  • 灵相亲:心灵相通,亲近。

翻译

我的残病之躯挺立起来,感觉自己健壮如仙人一般。 在如镜的水面上,我仿佛能照见千里之外,水波粼粼,洞悉百神。 这里的神灵沐浴着日月的光辉,不同于寻常的春天。 三十个夜晚都明亮如昼,四季的白天总是新鲜如初。 鸟儿的叫声连绵不断,依恋不舍,野兽的心中也充满了快乐。 清澈幽深之处显露出奇异,闪烁着微妙的变化。 你可以来,可以再来,这个地方与灵性相亲相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枋口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诗中“镜中照千里,镜浪洞百神”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而“日月华,不作寻常春”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独特之美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孟郊

孟郊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