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元鲁山其七
箫韶太平乐,鲁山不虚作。
千古若有知,百年幸如昨。
谁能嗣教化,以此洗浮薄。
君臣贵深遇,天地有灵橐。
力运既艰难,德符方合漠。
名位苟虚旷,声明自销铄。
礼法虽相救,贞浓易糟粕。
哀哀元鲁山,毕竟谁能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箫韶(xiāo sháo):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音乐。
- 太平乐:指和平时期的音乐,象征着国家的安宁与和谐。
- 鲁山:指元鲁山,唐代的一位贤人。
- 嗣教化:继承和发扬教化。
- 洗浮薄:清除浅薄和浮躁。
- 灵橐(tuó):灵巧的袋子,比喻天地间的神奇和灵性。
- 德符:德行的象征。
- 合漠:融合,和谐。
- 名位:名声和地位。
- 虚旷:空虚,不实。
- 声明:声望和名誉。
- 销铄(xiāo shuò):消磨,消失。
- 贞浓:坚定和深厚。
- 糟粕(zāo pò):比喻无用或低劣的部分。
翻译
箫韶奏响太平的音乐,鲁山的行为绝非虚妄。 千年之后若有人知,百年之前幸如昨日。 谁能继承并推广教化,用此来洗涤世间的浅薄。 君臣之间贵在深切相遇,天地之间存有灵性的奥秘。 力量的运转虽然艰难,德行的象征却应和谐融合。 名声和地位如果空虚不实,声望和名誉自然会消磨。 礼法虽能相助救济,坚定的信念却易被糟粕所侵蚀。 哀哉元鲁山,究竟谁能真正理解他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孟郊对元鲁山的赞颂与哀悼。诗中,孟郊通过“箫韶太平乐”和“鲁山不虚作”来表达对元鲁山高尚品德和行为的肯定。他希望有人能继承元鲁山的教化精神,洗涤世间的浮躁。诗中也表达了对君臣深切相遇的期望,以及对德行与力量和谐统一的向往。最后,孟郊感叹元鲁山的境界难以被世人真正理解,流露出对这位贤人的深切哀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时代浮躁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