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 孟郊
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经黄名小品,一纸千明星。 曾读大般若,细感肸蚃听。 当时把斋中,方寸抱万灵。 忽复入长安,蹴踏日月宁。 老方却归来,收拾可丁丁。 拂拭尘几案,开函就孤亭。 儒书难借索,僧签饶芳馨。 驿驿不开手,铿铿闻异铃。 得善如焚香,去恶如脱腥。 安得颜子耳,曾未如此听。 听之何有言,德教贵有形。 何言中国外,有国如海萍。 海萍国教异,天声各泠泠。 安排未定时,心火竞荧荧。 将如庶几者,声尽形元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经:指道教的经典。
  • 大般若:指佛教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经典之一。
  • 肸蚃(xī xiǎng):形容声音细微而清晰。
  • 方寸:指心。
  • 丁丁:形容整理东西的声音。
  • 芳馨:芳香。
  • 驿驿:连续不断的样子。
  • 铿铿:形容铃声响亮。
  • 颜子:指孔子弟子颜回,以其贤德著称。
  • 德教:道德教育。
  • 海萍:海上的浮萍,比喻国家的飘摇不定。
  • 泠泠:形容声音清脆。
  • 荧荧:形容火光微弱而明亮。
  • 庶几:也许可以,表示希望。
  • 元冥:指深远的境界。

翻译

年老时我抱着佛脚,教我的妻子读道教的经典。这些经典名为小品,一张纸上仿佛有千颗明星闪烁。我曾经读过佛教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细细感受那细微而清晰的声音。那时我在斋戒中,心中怀抱着万物的灵性。忽然我又回到长安,踏过平静的日月。老来归来,整理东西发出丁丁声。拂去尘土,打开书函,坐在孤亭中。儒家的书籍难以借阅,僧人的签文却散发着芳香。连续不断地阅读,耳边响起异样的铃声。得到善知识如同焚香,去除恶习如同脱去腥味。真希望颜回的耳朵,能从未如此聆听。聆听之时何须言语,道德教育贵在有形。为何在中国之外,还有国家如同海上的浮萍。海萍之国的教义各异,天声各自清脆。安排尚未定时,心火竞相微弱而明亮。希望能达到那深远的境界,声音尽,形体归于元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孟郊晚年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他通过教导妻子读经、自己研读佛教经典,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道德教育的重视。诗中,“黄经”、“大般若”等词语体现了诗人对宗教经典的尊重和理解。通过对比儒书与僧签,诗人表达了对不同文化传统的接纳与尊重。最后,诗人通过对“海萍国”和“心火”的描绘,展现了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脱的宗教情怀。

孟郊

孟郊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500篇诗文

孟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