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居野行
客行野田间,此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
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
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
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
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拼音
名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税商:对商人征税。
- 税农:对农民征税。
- 垄亩:田地。
- 山颠:山顶。
- 水府:水底。
- 边兵:边疆的士兵。
- 索:索取,需求。
- 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常生长在荒废的土地上。
- 雨粟:像下雨一样降下粮食。
- 烝黎:百姓。
翻译
在田野间行走,我看到这些房屋都紧闭着门。我问屋里的人去哪了,得到的回答是他们都去经商了。政府不对商人征税,却对辛苦劳作的农民征税。居民们四处奔波,道路侵占了田地。人们上山采玉,下河探珠,而边疆的士兵却因为缺乏衣食,这些珍贵的物品对他们来说如同泥土一般。自古以来,一个人耕种,三个人吃都难以饱腹。如今成千上万的家庭,却没有一个人拿起锄头犁地。我的仓库总是空空如也,我的田地长满了蒺藜。上天不下粮食,百姓如何生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社会中农民的困境和商人的繁荣,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诗人姚合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诗中“税农服作苦”与“官家不税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农民的艰辛和商人的轻松。末句“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更是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粮食危机和百姓的生存困境,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