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十二首

春至林木变,洞房夕含清。 单居谁能裁,好鸟对我鸣。 良人久燕赵,新爱移平生。 别时双鸳绮,留此千恨情。 碧草生旧迹,绿琴歇芳声。 思将魂梦欢,反侧寐不成。 揽衣迷所次,起望空前庭。 孤影中自恻,不知双涕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洞房:深邃的内室。
  • 单居:独居。
  • 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 燕赵:古代国名,泛指北方地区。
  • 双鸳绮:绣有双鸳鸯的绮罗,常用来象征爱情。
  • 反侧:翻来覆去,形容睡不安稳。
  • :入睡。
  • :悲伤。

翻译

春天到来,林中的树木都变了模样,深邃的房间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清幽。独居的我无法裁剪这寂寞,只有好鸟对着我鸣叫。我的丈夫久居在北方的燕赵之地,新的爱情转移了他的一生。分别时我们交换了绣有双鸳鸯的绮罗,留下了千丝万缕的恨意。碧绿的草儿生长在旧时的痕迹上,绿琴的芳香声音已经消歇。我试图在梦中与他欢聚,却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披上衣裳,我迷失了方向,起身望向空旷的前庭。孤独的身影中自然流露出悲伤,不知不觉中,泪水已经双双落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独居女子的寂寞与思念。诗中,“春至林木变”一句,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变化。通过“洞房夕含清”、“单居谁能裁”等句,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女子的孤独与无奈。后文通过“良人久燕赵”、“新爱移平生”等句,揭示了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以及对爱情变迁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映射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韦应物诗歌的独特魅力。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