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五首

碌碌荆山璞,卞和献君门。 荆璞非有求,和氏非有恩。 所献知国宝,至公不待言。 是非吾欲默,此道今岂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碌碌:平凡无奇的样子。
  • 荆山璞:指未经雕琢的玉石,比喻有才能但尚未被发现的人。
  • 卞和: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曾三次献玉给楚王,前两次被误认为石头,第三次才被识为宝玉。
  • 君门:指朝廷或君王的宫门。
  • 至公:极其公正。

翻译

平凡无奇的荆山玉石,卞和将其献给了君王的宫门。这块荆山的玉石并非有所求,卞和也并非为了恩惠。他所献的,是知道它是国家的宝贝,这种至公的精神无需多言。对于是非,我本想保持沉默,但这种正直之道,现在难道还存在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卞和献玉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缺乏公正和正直之道的忧虑。诗中,“荆山璞”和“卞和”都是象征,前者代表未被赏识的才华,后者代表无私的奉献精神。作者通过对比卞和的至公无私与现实中的是非不分,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正直之道的怀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