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智禅师院

高年不复出,门径众草生。 时夏方新雨,果药发馀荣。 疏澹下林景,流暮幽禽情。 身名两俱遣,独此野寺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昙智禅师院:禅师的居所或修行之地。
  • 高年:高龄,指年纪很大。
  • 门径:门前的小路。
  • 果药:指果树和药草。
  • 发馀荣:指植物在雨后更加茂盛。
  • 疏澹:稀疏而清淡。
  • 下林景:林中的景色。
  • 流暮:傍晚时分。
  • 幽禽情:指鸟儿在幽静环境中的情感或鸣叫。
  • 身名:个人的身份和名声。
  • :放弃,舍弃。
  • 野寺:偏远的寺庙。

翻译

年事已高的禅师不再外出,门前的小路已被杂草覆盖。 正值初夏,一场新雨过后,果树和药草显得更加茂盛。 林中的景色稀疏而清淡,傍晚时分,幽静的鸟鸣增添了几分幽情。 个人的身份和名声都已舍弃,只有在这偏远的寺庙中独自行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龄禅师隐居山林的生活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禅师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境界。诗中“高年不复出”一句,既表达了禅师的隐居生活,也暗示了他对尘世的超然态度。后文通过对雨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进一步以景抒情,传达出禅师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与恬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