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

扬州隋故都,竹使汉名儒。 翊圣恩华异,持衡节制殊。 朝廷连受脤,台座接吁谟。 金玉裁王度,丹书奉帝俞。 九重辞象魏,千里握兵符。 铁马秋临塞,虹旌夜渡泸。 江长梅笛怨,天远桂轮孤。 浩叹烟霜晓,芳期兰蕙芜。 雅言书一札,宾海雁东隅。 岁月奔波尽,音徽雾雨濡。 蜀江分井络,锦浪入淮湖。 独抱相思恨,关山不可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酬:答谢。
  • 淮南中书相公:指在淮南地区担任中书省高级官员的人。
  • 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古称广陵,曾是隋朝的都城。
  • 竹使:指使者,这里指汉朝的名儒。
  • 翊圣:辅佐圣明。
  • 持衡:保持平衡,这里指掌握权力。
  • 节制:指挥控制。
  • 受脤:古代祭祀时用肉,这里指接受任命。
  • 台座:指高级官员的职位。
  • 吁谟:商议国家大事。
  • 王度:帝王的法度。
  • 丹书:红色的书,指诏书。
  • 帝俞:帝王的同意。
  • 九重:指皇宫。
  • 象魏:古代宫门的阙。
  • 兵符:调兵的符信。
  • 铁马:指战马。
  • 虹旌:彩色的旗帜。
  • 渡泸:渡过泸水,指远征。
  • 梅笛怨:梅花的笛声带有哀怨。
  • 桂轮孤:孤独的月亮。
  • 浩叹:深深的叹息。
  • 芳期:美好的时光。
  • 兰蕙芜:兰花和蕙草荒芜,指美好事物的消逝。
  • 雅言:高雅的言辞。
  • 书一札:写一封信。
  • 宾海:指东海。
  • 雁东隅:雁群在东方的角落,指书信的传递。
  • 音徽:音乐的徽记,这里指音信。
  • 雾雨濡:被雾雨浸湿,指音信不通。
  • 蜀江:指四川的江河。
  • 分井络:分开的井水,指分离。
  • 锦浪:美丽的波浪。
  • 入淮湖:流入淮河和湖泊。
  • 关山:关隘和山川。
  • :越过。

翻译

答谢淮南中书相公的赠诗,扬州曾是隋朝的故都,使者是汉朝的名儒。辅佐圣明的恩宠非凡,掌握权力的节制独特。朝廷连续接受任命,高级官员共同商议国家大事。金玉制定帝王的法度,红色的诏书得到帝王的同意。皇宫辞别了宫门的阙,千里之外掌握调兵的符信。战马在秋天来到边塞,彩色的旗帜在夜晚渡过泸水。江边的梅花笛声带有哀怨,远方的月亮孤独。深深的叹息在烟霜的早晨,美好的时光兰花和蕙草荒芜。高雅的言辞写成一封信,书信通过东海的雁群传递。岁月的奔波结束,音信被雾雨浸湿。四川的江河分开,美丽的波浪流入淮河和湖泊。独自怀抱相思的遗憾,关隘和山川无法越过。

赏析

这首诗是武元衡答谢淮南中书相公的赠诗,表达了对相公的敬意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如“扬州隋故都”、“竹使汉名儒”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江长梅笛怨”、“天远桂轮孤”,传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武元衡

武元衡,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1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