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中诸公有观猎之作因继之

刀州城北剑山东,甲士屯云骑散风。 旌旆遍张林岭动,豺狼驱尽塞垣空。 衔芦远雁愁萦缴,绕树啼猿怯避弓。 为报府中诸从事,燕然未勒莫论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刀州:古代地名,此处指剑南东川,即今四川一带。
  • 甲士:穿着铠甲的士兵。
  • 屯云:形容士兵众多,如云聚集。
  • 骑散风:形容骑兵行动迅速,如风一般散开。
  • 旌旆:旗帜的总称。
  • 林岭动:形容旗帜在林岭间飘扬,使山林都显得生动。
  • 豺狼:比喻敌人或盗贼。
  • 塞垣:边塞的城墙。
  • 衔芦:雁的一种飞行方式,口中衔着芦苇,以防迷路。
  • 萦缴:缠绕,此处指雁因恐惧而飞行不稳。
  • 绕树啼猿:猿猴在树上啼叫,形容战场的荒凉和紧张气氛。
  • 怯避弓:害怕躲避弓箭。
  • 府中诸从事:指在官府中任职的同僚们。
  • 燕然未勒:燕然山尚未刻石记功,比喻功业未成。
  • 莫论功:不要谈论功劳。

翻译

在刀州城北,剑山之东,甲士如云聚集,骑兵如风散开。旗帜遍布林岭,使山林生动,敌人已被驱逐,边塞城墙空无一物。远飞的雁因恐惧而飞行不稳,绕树啼叫的猿猴害怕躲避弓箭。为了告诉府中的同僚们,燕然山尚未刻石记功,不要谈论功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边塞战场的生动画面,通过甲士、骑兵、旗帜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紧张气氛。诗中“衔芦远雁愁萦缴,绕树啼猿怯避弓”一句,巧妙地运用动物的形象,增强了战场的荒凉感和紧张感。结尾“燕然未勒莫论功”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

武元衡

武元衡,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1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