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 祖咏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霁日:晴朗的日子。
  • 烟火:指炊烟,这里指清明时节的炊烟,象征着节日的气氛。
  • 以文长会友:通过文学作品来结交朋友。
  • 唯德自成邻: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邻居。
  • 池照窗阴晚:池水反射的光线照在窗户上,形成傍晚的阴影。
  • 杯香药味春:杯中的酒散发着春天的药草香味。
  • 花覆地:花朵覆盖了地面。
  • 竹外鸟窥人:竹林外的鸟儿偷偷地观察着人。
  • 桃源: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隐沦:隐居沉沦,指隐居生活。

翻译

田园生活再次靠近朝臣,享受乐趣不违背亲情。 晴朗的日子里,园林景色宜人,清明时节的炊烟新鲜。 通过文学作品结交朋友,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邻居。 池水反射的光线照在窗户上,形成傍晚的阴影,杯中的酒散发着春天的药草香味。 屋檐前的花朵覆盖了地面,竹林外的鸟儿偷偷地观察着人。 何必非要寻找桃源那样的隐居之地,深居简出本身就是一种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田园生活的宁静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赞美。诗中“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展现了清明时节的清新与生机,而“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则体现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道德品质的重视。结尾的“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安逸,无需远寻桃源,当下的生活已足够美好。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祖咏

祖咏

祖咏,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