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岳阳开元寺

· 修睦
竟夕凭虚槛,何当兴叹频。 往来人自老,今古月常新。 风逆沈鱼唱,松疏露鹤身。 无眠钟又动,几客在迷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竟夕:整夜。
  • 虚槛:空旷的栏杆。
  • 何当:何时能够。
  • 兴叹:发出感叹。
  • 沈鱼:沉入水中的鱼,这里指渔夫的歌声。
  • 露鹤身:露水沾湿了鹤的身体。
  • 迷津:迷失方向的渡口,比喻人生的迷茫。

翻译

整夜依靠在空旷的栏杆上,何时才能停止频繁的叹息。 来来往往的人们渐渐老去,而古今的月亮却总是那么新。 风逆着吹,渔夫的歌声沉入水中,松树稀疏,露水沾湿了鹤的身体。 无眠之夜,钟声再次响起,有多少人在迷茫中徘徊。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迷茫的感慨。诗中,“往来人自老,今古月常新”一句,巧妙对比了人的衰老与月亮的永恒,突显了时间的无情。而“无眠钟又动,几客在迷津”则进一步以钟声和迷津为象征,暗示了人们在人生旅途中的困惑和无助。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修睦

唐末五代初僧,号楚湘。唐昭宗光化间,任庐山僧正。与贯休、齐己、虚中、处默等为诗友。五代初,应吴国征辟赴金陵。后死于朱瑾之难。修睦以诗名,尤长于近体,多咏僧居生活。有《东林集》,已佚。 ► 31篇诗文

修睦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