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 李白
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 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 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 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 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颍水:水名,源出河南省登封市嵩山,流经今河南省周口市。
  • 元君:指元丹丘,李白的友人。
  • 洪崖:传说中的仙人,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 卜地:选择居所。
  • 晦迹:隐居,隐藏踪迹。
  • 兴言:即兴而言,指即兴创作诗文。
  • 汝海:指汝水流域,在今河南省境内。
  • 嵩丘:即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市。
  • 逸趣:超脱世俗的兴趣。
  • 清芬:清雅的香气,比喻高洁的品德。
  • 朝曛:朝霞和夕阳,指一天中的早晚时光。
  • 青鸟:神话中传递消息的鸟,这里指隐居生活中的伴侣。
  • 江濆:江边高地。

翻译

仙人游历渡过颍水,访问隐士与元君同行。 忽然放弃了世人的期望,独自与仙人洪崖为伍。 选择隐居之地初显踪迹,即兴创作诗文。 回头望去北山已断,向前看南岭分明。 远望汝海的月亮,不受嵩山云雾的阻隔。 这位隐士合我超脱的兴趣,我钦佩他清雅的品德。 行走间依靠松石,谈笑间迷失在朝霞与夕阳之间。 更希望亲近青鸟,拂衣而栖于江边高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与友人元丹丘隐居生活的理想图景。诗中,“仙游渡颍水”开篇即展现了超凡脱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李白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厌倦和对仙境的追求。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进一步强化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然。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