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 吴融
抵鹊山前云掩扉,更甘终老脱朝衣。 晓窥青镜千峰入,暮倚长松独鹤归。 云里引来泉脉细,雨中移得药苗肥。 何须一箸鲈鱼脍,始挂孤帆问钓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抵鹊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应为诗人隐居之地。
  • 云掩扉:云雾遮掩了门户,形容隐居之地的幽静。
  • 脱朝衣:脱去官服,指辞官归隐。
  • 青镜:指清澈的湖水或池水,比喻为镜子。
  • 千峰入:形容山峰倒映在水中,如同进入镜中。
  • 长松:高大的松树。
  • 独鹤归:孤独的鹤鸟归来,象征隐士的孤独与高洁。
  • 泉脉细:细小的泉水,形容水源清澈细流。
  • 药苗肥:药草的苗长得肥壮,暗示隐居生活的自给自足。
  • 鲈鱼脍:鲈鱼切片,指美味佳肴。
  • 钓矶:钓鱼时坐的石头,这里指隐居垂钓的地方。

翻译

在抵鹊山前,云雾遮掩了我的家门,我更愿意永远脱去官服,过上隐居的生活。清晨,我透过清澈的湖水,看到山峰倒映其中,仿佛千峰都进入了这面青镜。傍晚,我倚靠在高大的松树旁,看着孤独的鹤鸟归巢。云中引来的泉水细小而清澈,雨中移栽的药草苗长得肥壮。何必非要品尝那美味的鲈鱼切片,才挂起孤帆去询问钓鱼的地方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足。通过“云掩扉”、“脱朝衣”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自然景色如“青镜”、“长松”、“独鹤”等,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两句以“鲈鱼脍”和“钓矶”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超然态度,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吴融

吴融

吴融,字子华,吴翥孙,唐越州山阴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享年五十四岁。唐昭宗龙纪进士。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坐累去官,流浪荆南,依成汭。后以礼部郎中为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唐昭宗反正,御南阙受贺,融最先至,草十数诏,语当意详,进户部侍郎。终翰林承旨。有《唐英歌诗》。 ► 302篇诗文

吴融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