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道中

· 吴融
戍火三笼滞晚程,枯桑系马上寒城。 满川落照无人过,卷地飞蓬有烧明。 楚客早闻歌凤德,刘琨休更舞鸡声。 草堂旧隐终归去,寄语岩猿莫晓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戍火:守卫边疆的士兵点燃的火光。
  • 三笼:此处指三处火光,象征着边疆的守卫点。
  • 滞晚程:指夜晚行程受阻。
  • 枯桑:干枯的桑树。
  • 卷地飞蓬:形容风大,将地上的蓬草卷起。
  • 烧明:指火光或灯光照亮。
  • 楚客:指楚地的旅人或诗人。
  • 歌凤德:歌颂凤凰的美德,比喻赞美贤人。
  • 刘琨: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此处用其典故。
  • 舞鸡声:指刘琨的典故,他在被囚禁时听到鸡鸣而起舞,表达不屈的精神。
  • 草堂:隐居者居住的简朴房屋。
  • 旧隐:指诗人曾经隐居的地方。
  • 岩猿:生活在岩石间的猿猴。

翻译

守卫边疆的火光三处,照亮了夜晚受阻的行程,干枯的桑树下,马儿系在寒冷的城边。 满眼是夕阳的余晖,却无人经过,大风卷起地上的蓬草,有火光在其中闪烁。 楚地的旅人早已听闻歌颂凤凰美德的歌声,刘琨啊,不要再舞动鸡鸣时的剑舞了。 我终将回到那草堂旧隐的地方,寄语那些岩间的猿猴,不要在清晨惊扰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夜晚的孤寂与荒凉,通过“戍火”、“枯桑”、“落照”等意象,传达出一种边塞特有的凄凉氛围。诗中“楚客”与“刘琨”的典故,反映了诗人对贤人美德的向往和对历史英雄的缅怀。末句“草堂旧隐终归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怀念与向往,而“寄语岩猿莫晓惊”则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安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

吴融

吴融

吴融,字子华,吴翥孙,唐越州山阴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享年五十四岁。唐昭宗龙纪进士。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坐累去官,流浪荆南,依成汭。后以礼部郎中为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唐昭宗反正,御南阙受贺,融最先至,草十数诏,语当意详,进户部侍郎。终翰林承旨。有《唐英歌诗》。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