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浚墓下作

· 李贺
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 白草侵烟死,秋梨绕地红。 古书平黑石,袖剑断青铜。 耕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 菊花垂湿露,棘径卧乾蓬。 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
拼音

译文

世上已经没有王濬,还听到有人传唱但畏水中龙。 墓草被烟雾笼罩日益枯萎,秋藜经霜后颜色愈红。 墓牌所刻的文字也模糊不清了,随葬的青铜剑因锈蚀而烂断。 墓地周边已渐成农田,坟冢已被马鬣封盖。 菊花在雨露多时会茂盛繁发下垂,乾枯的蓬草倒伏在荆棘丛生的路上。 略带涩味的松柏之香,王濬已死于南原,没有了风光。

注释

王濬:字士治,恢廓有大志,平吴有功。卒,葬柏谷山。 阿童:王濬的小名。 水中龙:指王濬。《晋书·羊祜传》:「童谣云:『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虎,但畏水中龙。』祜曰:『此必水军有功。』知王濬小字阿童,因表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密令修舟楫,为顺流之计。濬终灭吴。」 白草:草经霜而白。 古书:指碑刻上的文字。 袖剑:一作「神剑」。 黑石:墓石。 鱼鳞:形容耕地连接排列之状。 坟科:坟上的土块。一作坟斜。 马鬣封:坟墓封土的一种形式。 南原:王濬的墓地所在。

《王濬墓下作》是唐代诗人李长吉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一首怀古之作,描写王濬墓地的荒芜、凄凉,以寄托诗人的哀思。 此诗为怀古之作。率领水军平定东吴的王士治,虽然逝去多年,但他的功业一直为后世人们所传颂。诗人来到他的墓地,所见一片荒凉。寒烟之中,衰草发白枯死。荆棘丛生,藜草红得凄惨。墓碑上的字迹,随着岁月的侵蚀,早已模糊不清。想必当日殉葬的青铜宝剑,恐怕都已经断裂。农民开垦的耕地,一天天逼近墓地。在这马鬣形的土封,在荒野中显得那样突兀。周遭枯萎的菊花,丛生的荆棘,更增添了几分悲凉。在松柏的芳香中,它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阿童:指王浚,小名阿童。
  • 水中龙:指王浚,因其有“龙骧将军”之称。
  • 白草:一种草,秋天变白。
  • 古书平黑石:指墓碑上的文字。
  • 袖剑:藏在袖中的短剑。
  • 青铜:指剑。
  • 鱼鳞起:形容坟墓排列如鱼鳞。
  • 马鬣封:形容坟墓的形状。
  • 棘径:长满荆棘的小路。
  • 乾蓬:干枯的蓬草。
  • 南原:指南边的平原。

翻译

人间已无王浚,人们依旧唱着水中龙。 白草在烟雾中枯死,秋天的梨树环绕着红土。 古老的墓碑上刻着文字,袖中的剑已断成青铜。 坟墓排列如鱼鳞,形状如马鬣封。 菊花低垂沾湿露水,荆棘小路上躺着干枯的蓬草。 松柏散发着愁苦的香气,南边的平原上,几夜风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王浚墓地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白草侵烟死”、“秋梨绕地红”等,描绘了墓地的荒凉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同时,通过对墓碑、剑等具体物品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英雄的悲壮。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哀愁和沉思。

李贺

李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

李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