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 李白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棣华傥不接,甘与秋草同。
拼音

译文

我青少年的时候,对事理的认识不是特别通达,呼朋唤友,都是些热血豪迈人士。 不为报酬而助人,并不把解人之难看作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劳。 为朋友曾经不惜两肋插刀,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 哥们肝胆意气天下闻名,官民同赏。 当然,这些都是小节,不足言道,现在回到偏僻之处隐居。 回家後是四壁空空,没有任何产业,为衣腹之累而忙个不休。 身穿的狐裘破烂,腰里曾经的万贯黄金也用个精光(主要还是接济落魄文人)。 也曾经去王公门前干谒,推荐自己,但是没有什么效果,悲日暮途穷。老兄你可是官运通达,青云直上,一诺千金,名噪公卿。 所以来与你告个急,你懂其中的意思就行了,贵在灵犀一点通。 如果你也不顾兄弟情谊,不愿意帮助我,我也不说更多的话了,我准备像秋草蓬稞一样随风飘散吧。

注释

结发:古时成年男子开始束发之时,这里是指年轻的时候。 却秦不受赏:指战国时鲁仲连为赵退却秦军却拒不受赏的典故。却秦,使秦退兵。 击晋:一作「救赵」,指战国时期朱亥跟随信陵君用铁锤击杀晋鄙、夺符救赵之事。 宁为功:不居功。 「击晋宁为功」句:一本此下有「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四句。 舂(chōng)陵:在今湖北枣阳县。 生事:生计。 转蓬(péng):形容生活不稳定。 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等于二十四两,也有说二十两。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句:用苏秦事。 弹(dàn)剑:这里用冯谖弹剑作歌的典故。 青云士:品格高尚的人。 然诺:应许、许诺。 闻诸公:因重然诺而为诸公所知。 陈片言:陈述简短的话。 棣(dì)华:喻兄弟。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年轻时裘马轻狂的过往,以及希望接济帮助的想法。诗中运用引用、衬托等手法,表达了李白轻狂豪爽的性情,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

赏析

全诗前半部分诉说了:诗人青少年的时候,对事理的认识不是特别通达,呼朋唤友,都是些热血豪迈人士。为朋友曾经不惜两肋插刀,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哥们肝胆意气天下闻名,官民同赏。不为报酬而助人,并不把解人之难看作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劳。诗人喜欢交朋友,豪气,喜欢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一直在帮助别人,但是自己却什么都没有,家徒四壁,还是个需要接济的落魄文人。 全诗後半部分诉说了:诗人仕途非常不顺,在诗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早年寓居安陆时,曾多次给地方官员写信自荐,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开元二十三年,不甘心失败,诗人去了一趟襄阳,拜访时任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的韩朝宗。韩朝宗素以爱惜人才闻名,因曾任荆州长史,故人称韩荆州。但诗人在呈给他的求职信中,又犯了一个严重错误——豪放不羁。信中写道:「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长揖即拱手礼,通常用于平辈之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衷心地希望你能够敞开心怀,不会因为别人只作长揖而拒绝。作为求职信,这句显然写得不太得体。李白带着这种傲慢心态去求职,韩朝宗自然不会对他感兴趣。虽是诗仙,但李白的这几封求职信写得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也体现出了李白求职时傲慢的心态,这种故意贬低自己的比喻,或许能博取同情,却无法给人好感。 整首诗是诗人年轻时裘马轻狂,豪爽用事的真实写照。看整首诗,可以知道李白的豪爽性格,所以会爱之者众,恨之者也众。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结发:束发,古代男子到了成年把头发束起来。
  • 舂(chōng)陵:古县名。
  • 裘(qiú):皮衣。
  • 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
  • 棣(dì)华:《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常棣是郁李树,开花茂密,比喻兄弟。

翻译

在我还没有成年束发的时候,便认识了很多豪杰英雄。 蔺相如使秦国退还了和氏璧却不接受封赏,侯嬴助信陵君夺取晋鄙的军队也不以为功。 小小的操守哪里值得去谈论,他们辞官退隐到了舂陵东边。 归来后没有任何产业,生活状况如随风飘转的蓬草。 有朝一日乌皮衣服穿破,百镒的黄金花光耗尽。 弹剑高歌心中徒然激昂,出门后因前途渺茫而悲伤。 我的兄长有青云之志,他的重义气讲信用被众人所知。 因而我送上这简短的言语,只言片语贵在情感相通。 如果不能和兄长你交流沟通,我甘愿像秋草那样枯萎。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从兄李皓的,表达了他对从兄的敬仰和期望沟通的心情。诗中开篇回忆自己年少时结交豪杰,以蔺相如、侯嬴等历史人物自比从兄,凸显其高尚品德。接着描述从兄归来后的窘迫处境,以及自己的感慨。“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则点出从兄的优秀品质。最后表明希望与从兄交流,不然便如秋草般的心意。整首诗气势豪迈,感情真挚,既展现了李白对从兄的亲切感与敬重,又流露出自己内心的彷徨与追求。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