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山

· 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彷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拼音

译文

陶渊明写了《归去来》,表明不追逐俗世的高志。 因为没有酒喝了,所以就到州牧那里去喝酒。 于是就想象着和陶渊明一起一边观赏菊花一边饮酒。 我此时的心情不好,白白辜负了重阳佳节。 能得到“题舆”这样的待遇是怎样的俊杰才能有的啊!我自认为自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就想干脆隐居在城南算了。 在山上建一座小房子,下面可以看到宛溪。 整日可以听到笛声、琴声,这是多么自在啊。 我以为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能有这样的享受。 琴高乘着红鲤鱼跃出水面,仙龟为河伯引路,这是像神仙一样的生活。 举酒祭奠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先贤。 自古九月九日登高的人,有几个仍然在世呢? 沧洲不是自己的归宿,以后还有机会大展宏图。 海上洪波涌起,惊涛骇浪。 劝大家举杯为乐,喝醉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边喝酒边听音乐,周围还有人伴舞。 没有不散的宴席,客人们像落叶一样都散去了,都喝得醉醺醺的。 分别之后再有机会来到这里,请大家记得曾在这里饮酒欢乐过。

注释

《晋书》:陶潜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即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曰:“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耶!”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闻,遂欢宴穷日。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问候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陶渊明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艺文类聚》:《续晋阳秋》曰: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之,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重阳:《梦梁录》: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 《北堂书钞》:谢承《后汉书》曰:周景为豫州刺史,辟陈蕃为别驾,下就,景题别驾舆曰“陈仲举座也”,不复更辟,蕃惶惧,起视职。 响山:《方舆胜览》:响山在宣城县南五里。 《一统志》:响山,在宁国府城南五里,下俯宛溪。权德舆记:“响山,两崖耸峙,苍翠对起,其南得响潭焉,清泚可鉴,潆洄澄淡。” 霜丝,乐器上弦也。 《韵会》:“胄,裔也,系也,嗣也。” 琴高:《列仙传》:琴高者,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之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弟子期日,皆洁斋待于水旁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旦有万人观之。留一月余,复入水去。 《山海经》: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郭璞注:冰夷,冯夷也。 《淮南》云“冯夷得道,以潜大川”,即河伯也。 《穆天子传》所谓河伯无夷者, 《竹书》作冯夷,字或作冰也。 《河图括地象》:冯夷恒乘云车,驾两龙。白龟,事未详。 《楚辞·河伯》云:“乘白鼋兮逐文鱼,气汝游兮河之渚。”白龟殆白鼋之讹欤? 酹:《广韵》:“酹,以酒沃地也。” 木华《海赋》:“波如连山。”太白本其语而倒用之,谓“连山似惊波”,遂成奇语。 谢朓诗:“合沓与云齐。”吕向注:“合沓,高貌。” 《说文》:“酩酊,醉也。” 卢照邻诗:“客散同秋叶,人亡似夜川。” 《晋书》:孟嘉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以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九日登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根据诗义,此诗当时作者偕一宗室为宣城别驾者,于九日登其所新筑之台而作,诗题或许有缺文。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渊明:即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隐逸诗人。
  • 归去来:陶渊明的辞赋名篇,表达了他归隐田园的决心。
  • 杯中物:指酒。
  • 本州牧:指地方行政长官。
  • 白衣人:指隐士或不仕之人。
  • 黄花菊:菊花,重阳节时常用来饮酒赏花。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 题舆:题字于车舆,表示赞美或纪念。
  • 响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宛水:河流名,具体位置不详。
  • :水边。
  • 胡人: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 玉笛:玉制的笛子,泛指精美的笛子。
  • 越女:指越地的女子,越地多美女。
  • 霜丝:指琴弦,因琴弦细如霜丝。
  • 英王胄:指皇族或贵族的后代。
  • 斯乐:这种乐趣。
  • 赤鲤:传说中的神鱼。
  • 琴高:指琴声高亢。
  • 白龟:传说中的神龟。
  • 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
  • 奠酹:祭奠时洒酒于地。
  • 沧洲:指隐居之地。
  • 宿诺:旧时的承诺。
  • 合沓:重叠,聚集。
  • 溟海:大海。
  • 扬袂:挥动衣袖。
  • 酩酊:大醉的样子。
  • 清扬:指歌声清亮。
  • 参差:不齐的样子。
  • 帽逐:指帽子随风飘动。

翻译

陶渊明归隐田园,不与世俗争逐。因为他不爱酒,所以偶然与本州的牧守相遇。于是招来了穿白衣的隐士,笑着一起品尝菊花酒。我来到这里并不如意,虚度了重阳佳节。在车舆上题字,表达了我的豪情,于是约定在城南相会。我们在响山筑土,俯瞰宛水之滨。胡人吹奏着玉笛,越女弹奏着霜丝般的琴弦。我作为皇族的后代,这种乐趣是外人难以窥见的。赤鲤在琴声中跳跃,白龟随着冯夷的指引。灵仙仿佛就在眼前,我们远远地祭奠并相互了解。自古以来登高的人,现在还有几人在世。我违背了隐居的承诺,明天的希望还在。连绵的山峦像惊涛骇浪,重重叠叠地出现在大海之中。我挥动衣袖,四座皆惊,醉意中不知所措。大家齐声歌唱,舞姿纷乱。宾客随着落叶散去,帽子随着秋风飘动。分别后再登上这座台,愿我们永远相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在重阳节登高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神话传说,如赤鲤、白龟、灵仙等,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想象力。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连绵的山峦、大海的波涛,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相呼应。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