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 李白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 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 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 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 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溧阳:地名,今江苏省溧阳市。
  • 瓦屋山:山名,位于溧阳境内。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深入。
  •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 飞鸿:高飞的鸿雁,常用来比喻远大的志向或高远的境界。
  • 邈然:遥远的样子。
  • 长吁:长叹。
  • 贞义女:指传说中的女子,因忠贞义烈而得名。
  • 振穷:救助贫困。
  • 清光:清澈明亮的光辉。
  • 崒兀:高耸突出的样子。
  • 遗迹:留下的痕迹或遗物。
  • :遮蔽。
  • 九泉:指地下深处,常用来指代坟墓。
  • 芳名:美好的名声。
  • 子胥:即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大夫,因忠于吴国而被后世尊崇。
  • 倾壶浆:倒出壶中的饮料,这里指女子慷慨施舍。
  • 运开:指命运的转变。
  • 宿愤:积压已久的愤恨。
  • 鞭平王:指伍子胥为报父仇,鞭打楚平王的尸体。
  • 凛冽:寒冷刺骨。
  • 怀霜:比喻心怀敬畏。
  • 壮夫:壮士,有志之士。
  • 未达:未能实现志向。
  • 十步九太行:比喻道路艰难,太行山是古代著名的险峻山脉。
  • 拂衣:拂去衣上的尘土,表示决心离去。
  • 翱翔:自由飞翔。

翻译

早晨登上北湖亭,远远望见瓦屋山。 天空清澈,白露降下,才感觉到秋风已经来临。 游子依赖着主人,仰望着天空,眉宇间流露出向往。 目光随着飞鸿远去,那遥远的景象无法触及。 我们长叹并互相劝勉,为何来到这吴地的关隘。 听说有一位贞义的女子,她在溧水湾救助贫困。 她的清光仿佛就在眼前,白日之下她的面容如同披着光辉。 五六座高大的坟墓,像猛虎一样高耸突出。 她的遗迹被九泉遮蔽,但她的芳名却感动了千古。 当年伍子胥乞食时,这位女子慷慨地倒出壶中的饮料。 命运转变,他展开了宿怨,进入楚国鞭打平王的尸体。 在寒冷刺骨的天地间,他的名声如同怀抱着霜雪。 壮士或许未能实现志向,就像十步九太行那样艰难。 让我们拂去衣上的尘土,一起飞翔万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白在溧阳北湖亭远望瓦屋山时的所感所思。诗中,李白通过对秋风、白露、飞鸿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和高远的向往。同时,通过提及贞义女和伍子胥的故事,诗人展现了对忠贞和义烈的敬仰,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怀念。最后,诗人以壮志未酬的感慨,呼唤与同旅一起追求更高远的目标,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由的渴望。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