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敬亭寄崔侍御

· 李白
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 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 登高素秋月,下望青山郭。 俯视鸳鸯群,饮啄自鸣跃。 夫子虽蹭蹬,瑶台雪中鹤。 独立窥浮云,其心在寥廓。 时来顾我笑,一饭葵与藿。 世路如秋风,相逢尽萧索。 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 壮士不可轻,相期在云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辄继:即刻继承。
  • 风期:风度,风范。
  • 素秋月:秋天的明月。
  • 青山郭:城外的青山。
  • 鸳鸯群:成群的鸳鸯。
  • 饮啄:饮水和啄食。
  • 蹭蹬(cèng dèng):形容人不得志,困顿失意。
  • 瑶台: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窥视,偷看。
  • 寥廓(liáo kuò):广阔无垠。
  • 葵与藿:指简单的蔬菜。
  • 萧索:凄凉,冷落。
  • 玉具剑:装饰华美的剑。
  • 无遗诺:没有遗漏的承诺。
  • 云阁:高耸入云的楼阁,比喻高位。

翻译

我家住在敬亭山下,即刻继承了谢公的风范。虽然相隔数百年,但那份风度仿佛就在昨天。登上高处,仰望秋天的明月,向下望去是城外的青山。俯视着成群的鸳鸯,它们自在地饮水啄食,欢快地鸣叫跳跃。

夫子虽然不得志,但在瑶台的雪中,他像一只鹤。独自窥视着浮云,他的心在广阔无垠的天空。有时他会来对我笑,一起吃简单的蔬菜。世间的路如同秋风,相遇时都显得凄凉冷落。

腰间挂着华美的剑,心中许下的承诺没有遗漏。壮士不可轻视,我们相约在高耸入云的楼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敬亭山下的生活与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风范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诗中“风期宛如昨”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相连,展现了诗人对传统的尊重与继承。后文通过对“瑶台雪中鹤”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虽处困境但心志高远的自我形象。结尾的“壮士不可轻,相期在云阁”则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诗歌的豪放与深沉。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