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赏析
羁旅在外,诗人思绪万千。此时,李贺正值壮年,本应大展身手、建功立业,然而,却只能离乡背井、困顿于异乡。为此,诗人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写自己的忧怨。“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这是怎样的尴尬和无奈?失意之中,人总是会生出思乡之情,李贺也不例外。“屡弹铗”,诗人希望能像冯谖那样展示政治才能,然而,世事艰难,根本无法实现。更令诗人伤痛的是,除了政治上失意外,又被迫客居异乡。可以说,失意之中又增添几分痛苦。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 (yè):拜见。
- 承明庐:汉代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指入朝为官。
- 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 铗 (jiá):剑柄,这里指剑。
- 裂帛:指撕裂布帛,写家信。
翻译
悲伤充满了千里之外的心,阳光温暖着南山的石头。 没有去拜见朝廷的高官,老来却成为了异乡的客人。 四季都离开了家乡的庙宇,三年离开了故乡的土地。 旅途中的歌声时常伴随着剑的弹奏,回家时只能撕裂布帛写信。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李贺对远离家乡、漂泊异地的深深哀愁。诗中“悲满千里心”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尽悲伤。后文通过“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的对比,突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两句“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则通过具体的旅途生活细节,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漂泊无依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