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 李贺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拼音

译文

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我并不大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风吹竹声时,仿佛雨啸;而风和景明时,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

注释

古竹:指老竹,相对新笋言之。 茂陵:《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千亩:语出《史记·货殖列传》:“渭川千亩竹,其人与千户侯等。” 尊:同“樽”。

赏析

这首诗以司马相如归卧茂陵自喻,慨叹自己家居昌谷时的清贫生活。诗的开头两句“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意为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自己年纪并不大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古竹”是相对新笋言之。“茂陵归卧”,《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司马相如曾为孝文园令,因病免官,家居茂陵,而诗人自己也失意家居,贫困潦倒。“叹清贫”,并不见于史书记载,但却是诗人自己处境的生动写照。李贺虽忝为唐王室的后裔,但一生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甚至因为父名的缘故,连进士考试也不能参加,与李商隐一样“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辞官家居后更过着清贫的生活,以至两年后在贫病中死去,一“叹”字,感慨万分。“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樽。”这两句写的是另外两种形态下的竹枝形象。其一是风吹雨啸之中。“雨啸”,非雨声,而是风吹竹声,仿佛雨啸。这是大片竹林才有的现象,老竹叶坚硬而挺,相互碰撞,声音清脆。竹叶也可制成叶笛,吹奏起来声音嘹亮悦耳。千亩之竹,其情景气魄自与“家泉石眼两三茎”之竹不同,风吹过后声浪如排山倒海;而风和景明之日,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这又是何等静谧安闲。这情景于竹本身而言,却道出其一个特点:坚韧,不管怎么弯曲也不易折断。“皎皎者易污,峤峤者易折”,这于竹枝却不然,它是既坚又韧,而且无畏于寒冬的风刀霜剑,而被与松柏一起称作“岁寒三友”。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曾夸张地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往今来,喜竹、咏竹、画竹的骚客、丹青手是颇多的,而这组诗在众多的咏竹佳作中也堪称上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昌谷北园:李贺的故乡,位于今河南省宜阳县。
  • 古竹:指年代久远的竹子。
  • :招引,这里指竹梢高耸,似乎触碰到碧云。
  • 碧云:青天上的云。
  •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这里借指长安。
  • 归卧:指辞官归隐。
  • 清贫:生活贫困。
  • 千亩:形容竹林广大。
  • 迎雨啸:在雨中发出声响,形容竹子在风雨中的景象。
  • 鸟重:鸟儿栖息,使枝条显得沉重。
  • 酒尊:酒杯。

翻译

古老的竹子,老梢高耸,似乎触碰到了碧云, 我辞官归隐在茂陵,叹息生活的清贫。 风吹过广大的竹林,迎接雨水发出声响, 鸟儿栖息在枝头,使得枝条显得沉重,仿佛进入了酒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昌谷北园新竹的景象,通过古竹老梢与碧云相接的意象,展现了竹林的高大与古老。诗中“茂陵归卧叹清贫”一句,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清高情怀。后两句通过对风雨中竹林和鸟儿栖息的描写,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来象征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李贺诗歌中独特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李贺

李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