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张丞相登荆城楼因寄蓟州

蓟门天北畔,铜柱日南端。 出守声弥远,投荒法未宽。 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 白璧无瑕玷,青松有岁寒。 府中丞相阁,江上使君滩。 兴尽回舟去,方知行路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蓟(jì)州:古地名。
  • 投荒:被流放到荒远之地。

翻译

蓟门在遥远的天的北边,铜柱在很靠南端的地方。出任地方官名声越来越远,被流放远方但法律也并不宽松。侧身靠在一起远望,携手也不能一同欢乐。白玉没有瑕疵污点,青松经历岁月仍有严寒之坚韧。丞相在府中的楼阁,就如江上那使君滩。兴致尽了乘船返回,才知道前行的路途艰难。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蓟门和铜柱所处的遥远位置,营造出一种广阔的空间感。接着写出任与流放的状况,体现出某种无奈。“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写出了一种寂寥之情。以“白璧无瑕玷,青松有岁寒”来赞扬人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诗中提到的丞相阁和使君滩,增加了历史感和文化内涵。最后说兴尽回舟和路途艰难,使整首诗在情绪上有了一种淡淡的感慨和对人生艰难的领悟。全诗意境较为深沉,通过景物和情景的描写传达出较为复杂的情感。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