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

· 李白
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螮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 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蟾蜍(chán chú):传说中的月中动物,这里指月亮。
  • :迫近。
  • 太清:天空。
  •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月亮。
  • 圆光:满月。
  • :缺损。
  • 中天:天空的中央。
  • 金魄:金色的光辉,指月亮的光芒。
  • 沦没:消失。
  • 螮蝀(dì dōng):彩虹。
  • 紫微:星座名,古代认为紫微星是帝王的象征。
  • 大明:太阳。
  • :熄灭。
  • 朝晖:早晨的阳光。
  • 两曜:太阳和月亮。
  • 万象:世间万物。
  • 昏阴霏:昏暗不明。
  • 萧萧:形容风声。
  • 长门宫:汉代宫殿名,这里指宫殿。
  • 桂蠹(dù):寄生在桂树上的虫,比喻腐朽的事物。
  • 花不实:花朵不结果实,比喻虚有其表。
  • 天霜:严寒的霜。
  • 严威:严厉的威力。
  • 沈叹:深深的叹息。
  • 永夕:整夜。

翻译

月亮被蟾蜍侵蚀,从天空中的瑶台坠落。 满月在中天缺损,金色的月光逐渐消失。 彩虹进入紫微星座,太阳的光辉被熄灭。 浮云遮挡了日月,万物因此变得昏暗不明。 长门宫中风声萧萧,昔日的辉煌已不再。 桂树上的虫使花朵无果,严寒的霜展现其威力。 我整夜深叹不已,感慨万分,泪水沾湿了衣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天象变幻、宫廷衰败的景象,通过月蚀、日蚀等自然现象,隐喻了朝廷的衰落和个人的哀愁。诗中“蟾蜍薄太清”、“圆光亏中天”等句,以天象变化象征政治动荡,而“萧萧长门宫”、“桂蠹花不实”则进一步以宫廷的荒凉和腐朽来表达诗人对时局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