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

· 李乂
边郊草具腓,河塞有兵机。 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 武貔东道出,鹰隼北庭飞。 玉匣谋中野,金舆下太微。 投醪衔饯酌,缉衮事征衣。 勿谓公孙老,行闻奏凯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和:依照别人诗的题材或体裁作诗。
  • 幸望春宫:指皇帝到望春宫。
  • 朔方军:唐代边防军队之一。
  • 大总管: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 张仁亶:人名,朔方军大总管。
  • 草具腓:草木枯萎。腓(féi):枯萎。
  • 河塞:黄河边塞。
  • 兵机:军事机宜,战争策略。
  • 上宰:指宰相,这里指张仁亶。
  • 调梅:比喻宰相的职务,如同调制梅子,调和各种事务。
  • 元戎:主帅。
  • 细柳威:比喻军队的纪律严明,如汉代周亚夫的细柳营。
  • 武貔:比喻勇猛的军队。貔(pí):一种猛兽。
  • 东道出:向东出发。
  • 鹰隼:比喻勇猛的战士。隼(sǔn):一种猛禽。
  • 北庭飞:向北飞行。
  • 玉匣:指精美的兵器。
  • 谋中野:在中原野地谋划军事。
  • 金舆:指皇帝的车驾。
  • 下太微:指皇帝的命令下达。太微:古代星官名,象征朝廷。
  • 投醪:指饮酒送行。醪(láo):浊酒。
  • 衔饯酌:指举行饯行宴会。
  • 缉衮:指整理征衣。衮(gǔn):古代帝王或高官的礼服。
  • 征衣:指出征时穿的衣服。
  • 公孙老:指年老的公孙,这里比喻张仁亶。
  • 奏凯归:指战胜归来。

翻译

边疆的草木已经枯萎,黄河边塞上有着战争的机宜。 宰相张仁亶如同调制梅子,调和各种事务,主帅的军队纪律严明如细柳营。 勇猛的军队向东出发,勇猛的战士向北飞行。 精美的兵器在中原野地谋划军事,皇帝的命令下达。 举行饯行宴会,饮酒送行,整理征衣。 不要说年老的公孙,他将会战胜归来。

赏析

这首作品是李乂为送别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出征而作的和诗。诗中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象和紧张的战争气氛,同时赞扬了张仁亶的军事才能和军队的严明纪律。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调梅”、“细柳威”、“武貔”、“鹰隼”等,生动地展现了出征的壮丽场面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最后,诗人以“勿谓公孙老,行闻奏凯归”表达了对张仁亶的信心和期待,相信他即使年老也能带领军队取得胜利,平安归来。

李乂

唐赵州房子人,本名尚真,一作字尚真。举进士,累迁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知制诰。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转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太平公主干政,欲引乂自附,乂绝之。官终刑部尚书。卒年六十八,谥贞。乂方雅有学识,时称有宰相器。兄李尚一、李尚贞,俱以文章名,同为一集,号《李氏花萼集》。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