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贻湛法师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 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 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籍琴砚,落泉洒衣巾。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拼音

所属合集

#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生理:生存的道理或方法。
  • 观此身:观察自己的生命和存在。
  • 心迹:内心的想法和行为踪迹。
  • 兼遂:同时得到满足。
  • 崎岖:形容道路不平,比喻人生艰难。
  • 支公:指晋代高僧支遁,字道林,是著名的佛教居士。
  • 微妙法:深奥微妙的佛法。
  • 清净因:清净无染的修行结果。
  • 烦恼业:困扰人心的世俗之事。
  • :深厚、强烈。
  • 疑义:疑问和困惑。
  • 清真:佛教术语,指真理或清净无杂的心境。
  • 墨妙:书法艺术的精妙之处。
  • 词华:文辞之美。
  • 禅房:僧人修行的房间。
  • 虚静:空灵寂静的氛围。
  • 花药:花草药物,暗指自然生活。
  • 平石:平整的石头,可能指书桌或坐垫。
  • :垫着。
  • 冥灭:佛教中的寂灭,即超脱生死。
  • 海鸥驯:形容与海鸥相处和谐,象征超脱尘世。

翻译

从小就听说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生活方式,常常想要深入观察自己的生命。内心的追求和现实的道路很少能同时实现,人生充满了曲折和困苦。晚年时,我回归了原来的山谷,偶然间与支遁法师成为了邻居。他用深奥的佛法引导我,使我能够通过修行达到清净的心境。世俗的烦恼和业障瞬间放下,对山林生活的热爱更加深切。每天早上向他请教疑惑,晚上则聆听他的智慧话语,他的书法技艺被称赞为古代绝品,文辞华丽震惊世人。他的禅房总是充满宁静,即使在冬天也能看到花草和药物。平滑的石头上铺着琴和砚台,落下的泉水偶尔打湿衣襟。想要了解我超脱世俗的意愿,只需看看我与海鸥相处的和谐画面。

赏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表达对佛学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体验。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从世俗困扰到出尘入定的心路历程。与湛法师的交往使他得以领悟佛法的微妙,从而放弃烦恼,深深沉醉于山林的清净生活。诗中墨妙和词华的描绘,既是对湛法师才艺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己精神境界提升的象征。而与海鸥为伴的画面,则寓言了诗人追求的超脱和淡泊。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