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徵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拼音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士传:记载古代品德高尚之人的传记书籍。
  • 陶徵君:指东晋时期的隐士陶渊明,因其曾被征召而未就任,故称“徵君”。
  • 羲皇人:指伏羲、女娲时代的古人,象征远古淳朴的生活。
  •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寻求出路或帮助。
  • 丘壑:山陵和溪谷,常用来指代自然山水或隐居之地。
  • 上国:京城,这里指长安。
  • 旅风尘:在外漂泊,经历世事沧桑。
  • 明主:贤明的君主。
  • 老亲:年迈的父母。
  • 炎夏:酷热的夏天。
  • 扇枕:用扇子扇凉枕头。
  • 采芝:采集药草,象征隐逸生活。
  • 颖阳:地名,在今河南省,是陶渊明晚年隐居的地方。

翻译

曾经阅读过那些高尚人士的传记,最让我敬仰的是陶渊明先生。他深深地沉醉于田园的乐趣,自比为远古的伏羲时代之人。而我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忙忙碌碌,只是在寻找生活的方向。到了中年,我放弃了追求山水的生活,只能在京都的风尘中奔波。我一心想要侍奉明主尽忠,又不忘孝顺年迈的双亲。如今返回家乡正值盛夏,农事繁忙,不如春天那样适合耕种。我在北窗下扇着枕头,又在南边的山涧旁采摘药草。借此机会向朋友们表达我的想法,我羡慕陶渊明那种真正的隐逸生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陶渊明的深深敬仰。孟浩然通过自身的经历与陶渊明的对比,流露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在繁忙的京都生活中怀念着田园的乐趣,渴望回归自然,孝顺父母,过上像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诗中的“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描绘了一幅清幽的隐逸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体现了孟浩然诗歌的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风格。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