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杂咏三首

客寝不能寐,旧虑杂新思。 申旦鸡初鸣,呼童理裳衣。 初日照疏牖,仓皇临路歧。 风尘塞四野,车马若云驰。 去者未云息,来者复如斯。 鼎鼎百年内,形神空尔疲。 顾彼蓬蒿士,旦暮偃荆扉。 蒸藜以为食,编麻以为衣。 不知有朝市,岂复辨雄雌。 芳饵非所羡,网罗安得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申旦:直到天亮。
  • 疏牖:窗户。
  • 仓皇:匆忙慌张。
  • 鼎鼎:形容时间过得快。
  • 蓬蒿士:指隐居的人。
  • 蒸藜:蒸煮野菜。
  • 编麻:编织麻布。
  • 朝市:朝廷和市集,指世俗之事。
  • 雄雌:比喻胜负、高低。
  • 芳饵:诱人的利益。
  • 网罗:比喻陷阱或困难。

翻译

在客舍中难以入睡,旧日的忧虑与新的思绪交织。直到鸡鸣天亮,我叫醒仆人整理衣裳。初升的太阳照在稀疏的窗户上,我匆忙地来到岔路口。四周被风尘填满,车马如云般疾驰。离去的人还未停歇,新来的人又如此匆忙。在这短暂的百年中,身心都感到疲惫。看看那些隐居的人,他们早晚都闭门不出。他们以蒸煮的野菜为食,编织的麻布为衣。他们不知道世俗之事,也不会去分辨高低胜负。他们不羡慕诱人的利益,自然也不会落入陷阱。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纷繁世事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奔波忙碌的世俗生活与宁静自足的隐居生活,突出了隐逸生活的恬淡与自由。作者通过对“蓬蒿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们超脱世俗、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名利的淡泊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渴望和对纷扰世界的疏离感。

张时彻

明浙江鄞县人,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受业于族子张邦奇,治程朱学。嘉靖二年进士。历官福建、云南、山东、湖广、四川,所至有政绩,终官南京兵部尚书。五十三岁罢官里居。寄情文酒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明文范》、《善行录》、《救急良方》、《芝园定集》。 ► 1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