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查邑侯内招

· 张穆
应龙在赤水,鳅鲋咸沾濡。 一朝负赤木,矫首淩天衢。 沾濡欣有托,去我岂不孤。 当春草木长,桃李馀芬敷。 既爱桃李荣,下及存栎樗。 相安在和煦,后恐雷电殊。 清晨戒黄犊,老幼为奔趋。 行将对高阙,莫惜及民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应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龙,能引发洪水。
  • 赤水:神话中的水名,传说中应龙居住的地方。
  • 鳅鲋:小鱼,比喻普通百姓。
  • 沾濡:被水湿润,这里比喻受到恩泽。
  • 赤木:红色的木材,可能指珍贵的材料或象征权力。
  • 矫首:抬头。
  • 天衢:天上的大道,比喻高位或朝廷。
  • 栎樗:两种树木,比喻普通或不材之物。
  • 和煦:温暖,和缓。
  • 雷电殊:雷电不同,比喻情况突变。
  • 黄犊:小黄牛。
  • 高阙:高大的宫阙,指朝廷或高位。

翻译

应龙居住在赤水之中,连小鱼小虾也因它的恩泽而得以滋润。一旦背负起珍贵的赤木,它便昂首挺胸,直冲天际。这些小鱼小虾因得到恩泽而感到欣喜,但应龙离去后,它们岂不是会感到孤独?春天到来,草木茂盛,桃花李花余香四溢。既喜爱桃花李花的繁盛,也顾及那些普通的栎树和樗树。大家相安无事,享受着温暖的和煦,但恐怕雷电的突变会带来不同。清晨,人们告诫小黄牛,老老少少都为之奔走。即将面对高大的宫阙,不要忘记关心百姓的疾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应龙与小鱼小虾的比喻,描绘了权力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关系。应龙象征着权力和高位,而小鱼小虾则代表着普通百姓。诗中表达了即使权力者离去,百姓仍应得到关怀和保护的思想。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权力者应负责任的期望,以及对百姓生活状况的深切关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张穆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敬之。张和弟。正统四年进士。任工部主事,累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参政。有《勿斋集》。 ► 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