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我行彼中野,靡靡令心忧。
四顾漭无人,但见林与丘。
高台多悲风,沧海转洪流。
走兽骇丛莽,号鸟求匹俦。
顾兹震心魄,欲去将何求。
古来贤达人,高视隘九州。
若士处大荒,邈然谁能侔。
阮生蓬池上,于世若云浮。
嗟哉愚蒙者,眷恋区中谋。
雍门泣孟尝,牛山悲爽鸠。
闇彼代谢理,涖物恒怨尤。
黄鹄摩霄举,螣蛇乘雾游。
斥鸠尔何陋,枋榆徒啾啾。
知自有大小,达观德弥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靡靡:连续不断的样子。
- 漭:广阔无边的样子。
- 匹俦:伴侣,同伴。
- 顾兹:看到这。
- 邈然:遥远的样子。
- 嗟哉:感叹词,表示惋惜或哀叹。
- 愚蒙:愚昧无知。
- 区中:人世间。
- 雍门:古代地名,指雍州,今陕西一带。
- 孟尝: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
- 牛山:山名,在今山东淄博。
- 爽鸠:古代神话中的鸟名。
- 闇:不明了,不了解。
- 代谢理:事物更替的道理。
- 涖物:对待事物。
- 螣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飞的蛇。
- 斥鸩:小鸟名,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 枋榆:树名,比喻狭小的环境。
- 达观:对事物的看法高远,不拘泥于小节。
翻译
我在那片荒野中行走,连续不断的景象让我心生忧愁。四周望去,广阔无人,只看到树林和山丘。高台上吹来悲凉的风,沧海中波涛翻滚。野兽惊慌地穿过丛林,孤独的鸟儿呼唤着伴侣。看到这一切,我的心魂震撼,想要离开,却不知去向何方。自古以来,贤达之人,他们的视野超越了九州大地。像那位士人处在大荒之地,遥远的他谁能比拟。阮生在蓬池之上,对于这个世界如同云烟一般。唉,那些愚昧无知的人,却眷恋着人世间的琐事。雍门之地,孟尝君哭泣,牛山之上,悲叹着爽鸠。不明了事物更替的道理,对待事物总是充满怨尤。黄鹄高飞摩云,螣蛇乘雾游走。小鸟啊,你多么浅陋,只在狭小的枋榆间啾啾叫。要知道,智慧有大小之分,达观的人品德更加优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荒野中的孤独与忧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贤达之人的向往。诗中,“高台多悲风,沧海转洪流”等句,以壮阔的自然景象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后文通过对阮生、孟尝君等历史人物的提及,以及对黄鹄、螣蛇等神话生物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高远志向和超脱世俗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