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双溪杭佥宪谒曹娥庙留题
水滨故事堪搜索,宓妃枕也湘妃瑟。
茫茫真伪苦难分,游子相猜非一日。
兰芎山下草露零,孝女高风谁复觅。
双旌冉冉导双溪,芳醑雅歌相继出。
邯郸古碑久磨灭,临江土木空形质。
老瞒逆焰已熏天,汉鼎多年泯馨飶。
碑阴隐字揣摩馀,犹与徒人较疏密。
不思娥心憎犬彘,怒气潜张己盈室。
娥生玄圣作经前,直与共姬迭书卒。
水火无情道本高,千古越峰无峍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宓妃:传说中的洛水女神。
- 湘妃瑟:湘水女神弹奏的瑟,湘妃指娥皇和女英,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 兰芎:一种香草。
- 双旌:古代官员出行时所用的两面旗帜。
- 芳醑:美酒。
- 雅歌:高雅的诗歌。
- 邯郸古碑:指邯郸出土的古代石碑。
- 老瞒:指曹操,因其小名阿瞒。
- 汉鼎:象征汉朝的政权。
- 馨飶:香气。
- 碑阴:碑的背面。
- 徒人:普通人。
- 犬彘:狗和猪,比喻卑劣的人。
- 玄圣:指孔子,因其被尊为至圣先师。
- 共姬:指春秋时期鲁国的共姬,因守节而死。
- 峍崒:山峰高耸的样子。
翻译
水边有许多古老的故事可以探寻,像是宓妃的枕头和湘妃的瑟。真假难辨,游子对此疑惑已久。兰芎山下的草叶沾满了露水,孝女的高尚风范还有谁能寻觅?双旌缓缓引导着双溪,美酒和雅歌接连不断。邯郸的古碑已经磨损,临江的土木建筑只剩下空洞的形态。老瞒(曹操)的逆焰已经熏天,汉朝的政权早已消逝。碑背面的隐秘文字经过揣摩,仍然与普通人有所区别。不考虑娥(曹娥)心中的憎恶,怒气已经悄然充盈室内。娥在孔子作经之前就已经存在,与共姬一样,都是历史上的杰出女性。水火无情,道义本就高远,千古以来越峰依旧高耸。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传说和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传统美德的赞颂。诗中提到的宓妃、湘妃、孝女等形象,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代表了不同的美德和精神。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历史真相的探寻。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如对曹操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权力的警惕和对正义的坚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