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再为玄靖寺僧赋

· 张弼
老可袜材久寂寞,容台清卿有新作。 兴来信笔驱清风,灵台静室生丘壑。 玄靖山中见此图,令人洒洒忘羁缚。 捧茶懒啜晲苔痕,恐有新抽笋堪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老可: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称老可。
  • 袜材:指苏轼的画作《竹石图》,因画中竹叶似袜子而得名。
  • 容台:指官署,这里指画院。
  • 清卿:指画院的画家。
  • 灵台:指心灵。
  • 丘壑:指山水。
  • 玄靖山:地名,指玄靖寺所在的山。
  • 羁缚:束缚,拘束。
  • 晲:斜视。
  • 苔痕:苔藓的痕迹。
  • 斲:砍,削。

翻译

苏轼的《竹石图》久已寂寞无人问津,画院中的画家们却有了新的作品。兴致一来,信手挥洒,仿佛驱使着清风,心灵与静室中生出了山水之景。在玄靖山中看到这幅画,让人感到洒脱,忘记了束缚。端着茶杯懒得品尝,斜视着苔藓的痕迹,生怕有新长出的竹笋可以砍削。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苏轼《竹石图》的提及,展现了画家们创作时的自由与洒脱,以及作品给人带来的心灵解放。诗中“兴来信笔驱清风”一句,生动描绘了画家创作时的畅快淋漓,而“灵台静室生丘壑”则进一步以心灵与静室的交融,象征了艺术创作中的精神境界。最后两句则通过对茶与苔痕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细腻感受,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张弼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