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诃林寺智海修六诸上人集索拙笔漫赋

春尽山门鹿径幽,春行信杖得同游。 璇房露积苔青砌,竹院云深僧白头。 清磬数声诸品净,元探一话半生浮。 法供翰墨堪挥洒,抱约还来问铁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诃林寺:寺庙名,具体位置不详。
  • 智海修六:可能指寺庙中的僧人或修行者。
  • 璇房:指寺庙中的华丽房间。
  • 苔青砌:青苔覆盖的石阶。
  • 元探:原指探寻根源,这里可能指深入探讨佛法。
  • 法供:指佛教中的供养法物。
  • 铁牛:可能指某种象征或佛教中的特定物品。

翻译

春日将尽,山门小径更显幽静,春游时拄杖同行,真是惬意。寺庙中的华丽房间,露水积在青苔覆盖的石阶上,竹林深处的院子,云雾缭绕,僧人已白发苍苍。清脆的磬声数响,心灵得到净化,深入探讨佛法,一番对话让我半生浮沉得以反思。佛教的供养法物,翰墨挥洒自如,约定再来探访,询问那神秘的铁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将尽时,诗人访问诃林寺与僧人智海修六等一同游玩的情景。诗中通过“春尽山门鹿径幽”等句,展现了寺庙的静谧与春日的宁静,而“璇房露积苔青砌”和“竹院云深僧白头”则进一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寺庙的古朴与僧人的清修生活。后两句“清磬数声诸品净,元探一话半生浮”表达了诗人在寺庙中的心灵体验和对佛法深意的探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梁元柱

梁元柱,召补福建道御史。三年,监北京乡试。旋奉敕按云南,便道归省,连遭父母之丧,起补广西参议,未赴而病卒。有《偶然堂集》四卷。事见罗孙耀撰墓志铭、吴元翰撰行状。清黄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顺德县志》卷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 1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