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鲁教授江西试官

· 张弼
堂堂文献大江西,君去持衡定不迷。 徐孺湖边秋月霁,滕王阁上楚天低。 璞归和氏终须识,马遇孙阳不待嘶。 若过庐山看瀑布,好赓白也旧留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堂堂:形容庄严、宏伟。
  • 文献:指历史记载和文化遗产。
  • 持衡:比喻公正地评判。
  • 徐孺湖: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湖边有徐孺子墓。
  • :指雨过天晴。
  •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楼阁。
  • 楚天:指楚地的天空,这里泛指江西一带的天空。
  • 璞归和氏:指未经雕琢的玉石最终被识货的人发现。
  • 孙阳:古代著名的相马师。
  • :马叫声。
  • :继续,接着。
  • 白也:指唐代诗人李白。

翻译

在庄严宏伟的江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你此去担任试官,定能公正不迷。 徐孺湖边的秋月晴朗,滕王阁上的楚天空旷低垂。 未经雕琢的玉石终将被识货之人发现,好马遇到孙阳这样的相马师,无需嘶鸣自会得到赏识。 若你路过庐山观赏瀑布,不妨继续吟咏李白昔日留下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张弼送别鲁教授赴江西担任试官时所作。诗中,张弼赞美了江西的历史文化底蕴,并预祝鲁教授在江西的试官工作能够公正明断。通过描绘徐孺湖和滕王阁的景致,诗人表达了对江西自然风光的向往。后两句用典,寓意鲁教授将能慧眼识才,发掘人才。最后,诗人以庐山瀑布和李白诗篇为引,寄寓了对鲁教授未来诗文创作的期待。

张弼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