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罗浮怀王大都督羽卿

为访名山入惠阳,霞蒸回首隔扶桑。 将军建武原名岳,居士琅琊本姓王。 夹道赤松犹翠霭,几寻丹灶但苔荒。 麒麟阁上功成后,倘勒峰铭亦不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罗浮:山名,在广东增城、博罗、河源等县间,长达百余公里,风景秀丽。
  • 大都督:古代军事统帅。
  • 羽卿:对他人的美称。
  • 惠阳:地名,今广东惠州市惠阳区。
  • 霞蒸:云霞蒸腾的样子。
  • 扶桑:神话传说中的树,太阳从这里升起。这里代指东方。
  • 建武: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
  • 居士:指在家修行的人,这里的居士可能指的是有一定文化修养和信仰的人。
  • 琅琊:地名,古代的郡名,在今山东省东南部。
  • 赤松:传说中的仙人。
  • 翠霭:青色的云气。
  • 丹灶:道士炼丹的炉灶。
  • 苔荒:长满苔藓,荒芜的样子。
  • 麒麟阁:汉朝阁名,供奉功臣。

翻译

为了探寻名山而来到惠阳,回首望去,云霞蒸腾,仿佛与东方的扶桑相隔遥远。将军您本就像建立了武功的汉光武帝刘秀一样英武,名号本叫岳;而您这位居士也如琅琊王氏一般有不凡的气质和才华,本姓王。道路两旁的赤松依然被翠绿色的云气环绕,多次寻找炼丹的炉灶,却只看到长满苔藓的荒芜景象。等您在麒麟阁上功成名就之后,倘若能在山峰上刻下铭文记录您的功绩,那也未尝不可。

赏析

这首诗以探访名山罗浮山为背景,表达了对王大都督羽卿的赞美和期望。诗的首联通过描绘惠阳的云霞和遥远的东方,营造出一种宏大而神秘的氛围。颔联将王大都督与汉光武帝和琅琊王氏相提并论,赞扬了他的英勇和不凡。颈联描写了罗浮山的景色,赤松翠霭的美景与丹灶的荒芜形成对比,增添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尾联则表达了对王大都督功成名就的祝愿,并希望他的功绩能够被铭刻传颂。整首诗意境优美,用典恰当,既展现了罗浮山的壮丽景色,又体现了对人物的敬仰之情。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