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自汪陂闻警登武山宿云峰寺余弟子野有诗依韵述怀
西上云峰一振衣,烟林风磴转稀微。
岩前虎出日欲落,洞口龙眠云乍归。
秋意又催南国雁,客怀长恋北山薇。
凄凉不寐愁烽火,洒洒飞泉近竹扉。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陂(bēi):池塘湖泊。
- 磴(dèng):石头台阶。
- 乍(zhà):忽然。
- 南国雁:指南飞的大雁,常象征思乡之情。
- 客怀:客居他乡的情怀。
- 北山薇: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以“北山薇”代指隐居避世。
翻译
向着西边的云峰攀登而上,抖抖衣裳,山间烟林里的风声与石头台阶逐渐变得稀少微弱。 岩石前老虎出没时太阳将要落下,山洞洞口那沉睡的龙似的云彩刚刚飘归。 秋意又催促着南飞的大雁,我这客居之人长久地眷恋着像北山薇一样的隐居生活。 内心凄凉难以入眠,为战火烽火而忧愁,飞洒的泉水靠近竹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六月登上武山云峰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岩前虎出日欲落,洞口龙眠云乍归”,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同时,作者借“秋意又催南国雁,客怀长恋北山薇”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在动荡时期内心的不安和对和平的渴望。最后,“凄凉不寐愁烽火,洒洒飞泉近竹扉”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飞泉近竹扉的描写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清新之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
刘崧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台城路辛巳六月逭暑城西饮渌庄,新月出水,辄荡小舟薄饮荷花中,裙屐交错,绿香在衣,或弄水搴芳,或当风鼓曲,每至蟾脚西斜,棹舟而回,楼高濒湖,万象在目,呼镫更酌吟兴,益豪东坡黄楼之乐不是过也 》 —— [ 清 ] 张景祁
- 《 旅夜书怀二首 》 —— [ 明 ] 李以龙
- 《 中秋病中口号二绝遣兴 》 —— [ 明 ] 曹义
- 《 长夏无事避暑山园景事所会即成微吟得二十绝句 》 —— [ 明 ] 王世贞
- 《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三首 》 —— [ 宋 ] 苏轼
- 《 哭德和伯氏六首 》 —— [ 宋 ] 林景熙
- 《 送夏八赴南陵 》 —— [ 宋 ] 沈辽
- 《 送夏威如明经回江阴并赠折枝梅花 》 —— [ 清 ] 金武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