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自汪陂闻警登武山宿云峰寺余弟子野有诗依韵述怀
西上云峰一振衣,烟林风磴转稀微。
岩前虎出日欲落,洞口龙眠云乍归。
秋意又催南国雁,客怀长恋北山薇。
凄凉不寐愁烽火,洒洒飞泉近竹扉。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陂(bēi):池塘湖泊。
- 磴(dèng):石头台阶。
- 乍(zhà):忽然。
- 南国雁:指南飞的大雁,常象征思乡之情。
- 客怀:客居他乡的情怀。
- 北山薇: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以“北山薇”代指隐居避世。
翻译
向着西边的云峰攀登而上,抖抖衣裳,山间烟林里的风声与石头台阶逐渐变得稀少微弱。 岩石前老虎出没时太阳将要落下,山洞洞口那沉睡的龙似的云彩刚刚飘归。 秋意又催促着南飞的大雁,我这客居之人长久地眷恋着像北山薇一样的隐居生活。 内心凄凉难以入眠,为战火烽火而忧愁,飞洒的泉水靠近竹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六月登上武山云峰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岩前虎出日欲落,洞口龙眠云乍归”,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同时,作者借“秋意又催南国雁,客怀长恋北山薇”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在动荡时期内心的不安和对和平的渴望。最后,“凄凉不寐愁烽火,洒洒飞泉近竹扉”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飞泉近竹扉的描写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清新之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
刘崧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晚夏 》 —— [ 唐 ] 刘得仁
- 《 高平探芳新林钟羽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 —— [ 宋 ] 吴文英
- 《 长夏久无雨酷暑佘素思朱书思两明府相访顷雨随至与澹归成韵投赠 其一 》 —— [ 明 ] 释今无
- 《 感兴六首 》 —— [ 宋 ] 贺铸
- 《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二 飞雨洞 》 —— [ 元 ] 陈樵
- 《 鹊桥仙 其六 卧茨乐府有月当窗咏三三词灵芬馆有鹊桥仙咏五词种芸馆有西江月咏四词长夏无俚戏效其体得十解自咏一始 》 —— [ 清 ] 姚燮
- 《 题蜀江观 》 —— [ 宋 ] 姚勉
- 《 和贾斧仙长夏偶成六律 其一 》 —— [ 明 ] 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