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德明归豫章

· 刘崧
云白江寒雪未消,归人初发望仙桥。 船头冻酒惊浮蚁,剑底春衣忆解貂。 湖雨暗沾徐稚榻,山云长隔綵鸾箫。 喜闻仲氏林居好,旧隐何时许见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望仙桥:古代桥梁名,具体地点未详。
  • 浮蚁:本指酒面上的浮沫,也可代指酒。
  • 解貂:指脱下貂皮裘。“貂”(diāo)。
  • 徐稚榻:后汉陈蕃为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用为好客之典。
  • 綵鸾箫:指箫声美妙如綵鸾鸣叫。“綵”(cǎi) “鸾”(luán),传说中的神鸟。

翻译

白云飘荡,江水寒冷,积雪尚未消融,归乡之人从望仙桥开始出发。船头的冻酒让酒面上的浮沫浮动,令人惊讶,想到剑底的春衣,回忆起脱下的貂皮裘。湖上下着的雨暗暗打湿了为客人准备的卧榻,山间的云雾长久地隔开了如綵鸾鸣叫般美妙的箫声。很高兴听说您在仲氏的林居中居住得很好,不知以前的隐居之地何时能允许我前去拜访。

赏析

这首诗以冬日送别的场景开篇,通过“云白江寒雪未消”营造出寒冷的氛围,也暗示了离别的情绪。“船头冻酒惊浮蚁,剑底春衣忆解貂”描绘了一些细节,既表现了行程中的情景,又勾起了对过去的回忆。“湖雨暗沾徐稚榻,山云长隔綵鸾箫”则用典故和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相聚不易的感慨。最后一句“喜闻仲氏林居好,旧隐何时许见招”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居住环境的欣慰以及对再次相聚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