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周思忠其先丞相益国公于余六世从祖常德府君为同年进士凡志铭哀挽及倡和诗文槩见于周氏所藏遗书当时尝录以归遭乱逸去因再请于思忠必有以相慰答也思忠有弟思廉极相友爱余往来城中尝寓其书舍云

· 刘崧
益国勋名盖世贤,昔人寂寂记同年。 死生阔绝宁多托,文字牵连幸可传。 珠浦荒丘馀草莽,武陵流水隔神仙。 乱来旧录惭飘落,烦与题封寄数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益国:宋朝封王安石为荆国公,后改封舒国公,这里的益国公可能是借用,或是对他人的一种赞誉性称呼。
  • 勋名:功勋和名声。
  • 盖世贤:才能或品德超过当世的贤者。
  • 寂寂:形容寂静无声,这里指不为人知。
  •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或同一年中进士的人。
  • 阔绝:隔绝,相差悬殊。
  • :托付,依靠。
  • 珠浦:盛产珍珠的水边。
  • 荒丘:荒凉的山丘。
  • 草莽:丛生的杂草,这里比喻荒凉。
  • 武陵:古代地名,常与神仙传说有关。
  • 乱来:混乱的时代,战乱时期。
  • 旧录:以前的记录。

翻译

益国公的功勋和名声堪称举世贤能,过去的人默默无闻地记下了当年同榜进士的情谊。生死相隔太过遥远,不能过多托付什么,所幸文字上的牵连还能够流传。盛产珍珠的水边和荒凉的山丘上只剩下丛生的杂草,如武陵般的美好流水却如隔神仙般难以触及。战乱时旧的记录遗憾地散失了,麻烦您(周思忠)写好封题寄给我几篇相关的内容来安慰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先丞相益国公的敬仰,以及对过去同年进士之间情谊的珍视。诗中既有对往昔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首联夸赞益国公的贤能,同时提及过去人们对同年进士情谊的记录。颔联则感叹生死相隔,唯有文字能传递一些情感。颈联通过描绘荒丘草莽和流水神仙,营造出一种荒凉、遥远的意境,进一步强调现实的变迁。尾联表达了诗人因战乱导致旧记录散失的遗憾,希望从周思忠那里得到一些安慰和补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沉,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交织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