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日同赵丕显傅贞甫赵丕振李伯襄饮岑克懋云谷山斋

藤萝高掩竹间门,避暑相从更避喧。 郭里青山围近屋,望中烟树远成村。 谈因醉剧纵横出,交以情真肮脏存。 身世冷然忘去住,不妨移席枕松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伏日:指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 丕显:显著。
  • 傅贞甫:人名。
  • 丕振:大力振兴。
  • 李伯襄:人名。
  • 岑克懋:人名。
  • 云谷山斋:位于云谷山中的书斋。
  • 藤萝:紫藤的通称。
  • 避喧:避开喧闹。
  • :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 纵横:奔放自如,不受拘束。
  • 肮脏(kǎng zǎng):高亢刚直的样子,后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翻译

藤萝高高地遮掩着竹林间的门扉,我们为避暑而来,也为躲避喧闹。城郭外的青山围绕着近处的房屋,远望中烟雾笼罩的树木形成了远处的村落。因为醉酒而尽情畅谈,话语奔放自如地涌出,以真挚的情感相交,彼此的品德高尚得以留存。自己的身世已淡然忘却,不在意去留,不妨把席位移到松根旁,以松为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伏天相聚于云谷山斋的情景。诗的首联通过“藤萝高掩”和“避喧”,营造出一个幽静清凉的环境,表现了他们对宁静的追求。颔联描写了周围的景色,青山环绕房屋,烟树形成村落,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颈联写大家饮酒畅谈,情感真挚,体现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高尚品格。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身世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的亲近和随性。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将避暑之景、饮酒之乐、交友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悟融为一体,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