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

· 刘崧
月出乌啼城上台,台前梧竹净尘埃。 凉风夜发星辰动,白露秋垂河汉回。 在户莎鸡终日听,随阳鸿雁几时来。 绛衣八月南邻曲,拚对寒灯送酒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乌啼:乌鸦啼叫。
  • 梧竹:梧桐和竹子。
  • 凉风:凉爽的风。
  • 河汉:指银河。
  • 莎鸡:昆虫名,又名络纬,俗称纺织娘。(:suō)
  • 随阳鸿雁:大雁是候鸟,秋季南迁,春季北归。古人认为大雁随着阳气而迁徙,这里指期待大雁归来。
  • 绛衣:深红色的衣服,这里指穿着绛衣的人或歌女。
  • :pàn):舍弃,不顾惜。

翻译

月亮升起,乌鸦在城楼上啼叫,城楼台前的梧桐和竹子洁净没有尘埃。凉爽的秋风在夜晚吹起,星辰闪烁,秋露低垂,银河回转。在门户边整日听着纺织娘的叫声,不知道随着阳气迁徙的大雁何时归来。八月里,南边邻居家传来穿着绛衣的歌女的曲子,我无奈只能对着寒冷的灯火,送上酒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诗的首联通过“月出”“乌啼”“梧竹净尘埃”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颔联中“凉风夜发”“星辰动”“白露秋垂”“河汉回”进一步强化了秋夜的特点,给人以深邃、浩渺的感觉。颈联中“莎鸡终日听”表现了秋夜的宁静,而“随阳鸿雁几时来”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归期的期盼。尾联中“绛衣八月南邻曲”描绘了邻家传来的歌声,“拚对寒灯送酒杯”则表达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和寂寥之感。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写,烘托出诗人复杂的心境,既有对自然的感受,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