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师归至家园春欲暮矣晨兴登一乐亭喟然有感漫成一律
解罢朝衫及暮龄,閒拈竹杖过茅亭。
山明隔岸腾初日,雾下高林带落星。
萱草叶齐春冉冉,紫荆花发晓冥冥。
向来万里京华梦,犹记吹笙踏凤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朝衫:古代官员上朝时所穿的礼服。这里指官职。
- 暮龄(mù líng):晚年。
- 竹杖:竹子做的手杖。
- 茅亭:用茅草搭建的亭子。
- 萱草:一种草本植物,常被视为象征母爱或忘忧的植物。
- 冉冉(rǎn rǎn):形容缓慢移动或变化的样子。
- 紫荆花:豆科紫荆属植物,花朵紫红色,艳丽可爱。
- 冥冥(míng míng):昏暗的样子。
- 京华梦:指在京城的繁华之梦,这里指在京城追求功名利禄的梦想。
- 笙(shēng):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
- 凤翎:凤凰的羽毛,这里借指美好的事物。
翻译
我辞去了官职,到了晚年,闲暇时手拿竹杖经过茅亭。 山的那边明亮起来,初升的太阳跃出,隔着江岸闪耀光芒,雾气笼罩着下方的树林,还带着些未落的星星。 萱草的叶子整齐地生长着,春天缓缓地到来,紫荆花在清晨的昏暗中绽放。 从前那遥远的京城繁华之梦,我仍然记得,就像记得吹奏着笙,踏着凤凰的羽毛那般美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刘崧在辞官归家后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过去的回忆。诗的前两句,“解罢朝衫及暮龄,闲拈竹杖过茅亭”,写出了诗人辞官后的闲适与洒脱,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晚年生活的欣然接受。接下来的两句,“山明隔岸腾初日,雾下高林带落星”,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氛围,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好。“萱草叶齐春冉冉,紫荆花发晓冥冥”,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萱草生长,紫荆花开,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最后两句,“向来万里京华梦,犹记吹笙踏凤翎”,诗人回忆起在京城的过往,那曾经的繁华梦想如今已成为回忆,但依然刻骨铭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
刘崧的其他作品
- 《 题竹林观弈图 》 —— [ 明 ] 刘崧
- 《 题墨鹰二首 》 —— [ 明 ] 刘崧
- 《 题孙碧霄画四时小景为王存睿赋 》 —— [ 明 ] 刘崧
- 《 送徐佥宪子侄得全暂还三衢 》 —— [ 明 ] 刘崧
- 《 定上人屡约游山不果近承寄示送孙景贤诗未及和答因刘进士仲炯游青原山赋此奉寄 》 —— [ 明 ] 刘崧
- 《 宿沓垄柬胡敬萧翀钟祥 》 —— [ 明 ] 刘崧
- 《 过李黄罗茅堂五首柬克正茂才 》 —— [ 明 ] 刘崧
- 《 题温日观蒲萄 》 —— [ 明 ] 刘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