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佥宪子侄得全暂还三衢

· 刘崧
趋庭早识仲容贤,即便令人重黯然。 归路偶逢残暑后,到家应及未霜前。 寒沙蓬藋迷征骑,秋浦芙蓉压去船。 来往燕吴真万里,重来为我说华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趋庭:指子承父教。典出《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趋”读音为“qū”)
  • 仲容:阮咸的字,这里借指徐佥宪的子侄,赞誉其有才能。
  • 黯然:形容情绪低落、忧伤的样子。
  • 蓬藋(“藋”读音为“diào”):蓬草和藋草。泛指草丛。
  • 征骑:远行的马。
  • 秋浦:地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长江的支流。
  • 芙蓉:荷花的别称。
  • 燕吴:指河北和江浙一带,这里泛指远方。

翻译

早早便知道您的子侄如同仲容般贤能,想到他们即将离去,这让人不禁感到心情沉重、黯然神伤。 他们回去的路途上偶然碰到残暑之后,到家的时候应该能赶在降霜之前。 寒冷的沙滩上,蓬草和藋草使远行的马有些迷茫,秋浦的荷花似乎要压倒离去的船只。 从这里前往燕吴之地着实有万里之遥,等他们再次回来时,请为我讲述华川的情况。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刘崧为徐佥宪的子侄暂归三衢而作。诗的首联表达了诗人对徐佥宪子侄的赞赏以及他们离去时诗人的不舍之情。颔联描述了子侄们回程的时间,既点明了季节,又体现出诗人对他们行程的关切。颈联通过对路途景色的描写,烘托出一种略带迷茫和压抑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以及对他们归来后分享经历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