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掌教之赣州

几年吾婺赖仪刑,化雨平分赣水汀。 毛义宦情劳捧檄,韦贤家学惯传经。 故山榕叶归时见,官舍滩声静里听。 君路渐南予渐北,飞鸿消息愈冥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吾婺(wù):指代作者的故乡。
  • 仪刑:楷模,典范。
  • 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或熏陶。
  • 赣水汀(tīng):赣水河畔。
  • 毛义:东汉人,以孝闻名,此处借指高掌教为孝养父母而出仕。
  • 捧檄(xí):指为奉母而出仕。
  • 韦贤:西汉大臣,精通《诗》《礼》《尚书》,此处借指高掌教家学渊源,精通经学。

翻译

在我的家乡,有好几年都仰赖您作为楷模,您如春风化雨般将教育的福祉平等地播撒在赣水河畔。您像毛义一样,为了孝养父母而不辞辛劳地出仕为官,您的家学如韦贤一般,习惯了传承经学。当您回到故乡时,会看到旧时山上的榕树叶,在官舍中能静静地听到滩头的水声。您的路途渐渐往南,而我渐渐向北,我们就像飞鸿一样,消息也越来越渺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高掌教去赣州时所作,表达了对高掌教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也流露出了分别时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中用“吾婺赖仪刑”“化雨平分赣水汀”赞扬了高掌教的品德和教育成就,用“毛义宦情劳捧檄,韦贤家学惯传经”说明了高掌教出仕的原因和家学的深厚。最后通过“君路渐南予渐北,飞鸿消息愈冥冥”表达了分别后两人距离越来越远,联系也可能会逐渐减少的无奈之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用典恰当,将作者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