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津书院为刘掌教中和赋

大江西汇古龙洲,洲上云津何处求。 抱膝几人曾偃蹇,遗书万卷足风流。 邦家霖雨寻常事,嘉定文章三百秋。 珍重云礽肯堂构,藜光夜夜烛天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津:(yún jīn)云桥。
  • 偃蹇:(yǎn jiǎn)骄傲,傲慢。
  • 遗书:前人留下的著作。
  • 邦家:国家。
  • 霖雨:(lín yǔ)连绵大雨,后比喻济世泽民。
  • 云礽:(yún réng)子孙,后代。
  • 堂构:(táng gòu)比喻继承祖先的遗业。
  • 藜光:(lí guāng)烛光。

翻译

大江西边交汇在古老的龙洲,洲上的云津在哪里能够寻求呢? 有几人曾在此抱膝傲慢自得,遗留下来的万卷书籍尽显风流。 为国家济世泽民是平常之事,嘉定年间的文章流传了三百个春秋。 珍重后代能够继承祖先遗业,夜晚的烛光如藜光般照亮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为刘掌教中和的云津书院而作。诗的首句描绘了云津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大江西汇的龙洲之上,引发了对云津何处可寻的思考。接下来,诗人提到书院中曾有抱膝而坐、偃蹇自得之人,以及万卷遗书所展现的风流韵味,体现了书院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邦家霖雨寻常事”表达了为国家做贡献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嘉定文章三百秋”则强调了嘉定年间的文章具有久远的影响力。最后,诗人希望后代能够珍视并继承祖先的遗业,让书院的光辉如烛光般照亮天空。整首诗意境优美,既展现了云津书院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也表达了对后人的期望,具有深刻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