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荆州城

城头突兀仲宣楼,城下长江日夜流。 吴蜀东西如指掌,关河百二此襟喉。 从来用武英雄地,不尽悲歌客子秋。 独倚危栏还罢去,龙山风日晚悠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突兀(tū wù):高耸的样子。
  • 仲宣楼:为纪念“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字仲宣)在荆州作《登楼赋》而建。
  • 吴蜀:三国时期的吴国和蜀国。
  • 关河百二:形容地势险要,二万人足以抵挡百万人。关:函谷关。河:黄河。
  • 襟喉:衣领和咽喉,比喻险要之地。
  • 客子:离家在外的人。

翻译

城头上高高耸立着仲宣楼,城下的长江日夜不停地流淌。吴国和蜀国的地势在这里就像在指掌之中,这里地势险要,是重要的关隘要地。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英雄用武之地,秋季里过往的游子们心中有着无尽的悲伤感慨。我独自倚着高高的栏杆,不久便离去了,龙山的风光在傍晚时分显得悠然绵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荆州城的雄伟气势和重要地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感慨。首联通过描写城头的仲宣楼和城下的长江,展现了荆州城的壮观景象。颔联强调了荆州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具有战略意义。颈联则指出这里是英雄辈出之地,但也让游子们心生感慨。尾联中诗人独自倚栏,不久后离去,以龙山的悠悠风日作为结尾,给人一种余韵悠长的感觉。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将历史与现实、景色与情感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荆州城的深刻感悟。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