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 刘崧
八月风烟接渺漫,千崖景气入凋残。 夕阳欲下蝉声急,秋水忽生凫眼寒。 海内兵戈今日盛,天涯道路古来难。 祗疑蓬鬓经时短,强拟愁肠对酒宽。
拼音

所属合集

#八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渺漫:广远的样子。(“渺”,读音:miǎo)
  • 凋残:衰落残败。
  • :水鸟,俗称“野鸭”。(“凫”,读音:fú)
  • 兵戈:指战争。
  • 祗疑:只怀疑。(“祗”,读音:zhī)
  • 蓬鬓:鬓发蓬乱。

翻译

八月的风烟连接着广远迷茫的景象,千座山崖的景色气象进入了衰落残败的阶段。夕阳将要落下,蝉声急切;秋水中忽然出现野鸭,让人感觉寒冷。国内的战争如今正激烈,走遍天涯的道路自古以来就艰难。只怀疑自己蓬乱的鬓发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短,勉强打算借酒来宽慰愁苦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八月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诗的首联通过风烟和千崖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衰落的氛围。颔联中夕阳下的蝉声和秋水中的凫眼,进一步烘托出清冷的感觉。颈联则表达了对当时国内战争频繁、道路艰难的忧虑。尾联写诗人怀疑自己的鬓发因忧愁而变短,只能借酒消愁,体现了他内心的苦闷。整首诗意境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实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愁绪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