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锦裹石:具体地点,可能因其石色彩斑斓如锦缎包裹而得名。
- 康州: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这里指刘公衡曾戍守之地。
- 旌节:古代指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后借以泛指信符。旌(jīng),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翻译
在锦裹石前,江水悠悠地流淌着,老友曾经在此戍守康州。当年的旌节已随着云彩消散,可我面对这山间的野花,还能认出旧时游玩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锦裹石前的江水以及对故人戍守之地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前两句点明地点和事件,后两句则通过“旌节随云散”表现出时光的消逝,而“尚对山花识旧游”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的留恋之情。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深沉的情感。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
刘崧的其他作品
- 《 北平十二咏 其五 红瓤瓜 》 —— [ 明 ] 刘崧
- 《 晚凉同常伯敬黄子邕过杨伯谦湖上书舍值伯谦出未归子邕买酒小酌联句 》 —— [ 明 ] 刘崧
- 《 过西岭下临眺和萧汉高韵 》 —— [ 明 ] 刘崧
- 《 十月十三日夜于故帙中获再睹大兄伯中去年六月所寄京字韵七言律诗为之感怆不已因录而追和之以见友于之意 》 —— [ 明 ] 刘崧
- 《 罗明道载酒出江寺与旷伯逵痛饮经夕而去因共赋诗为别得江字 》 —— [ 明 ] 刘崧
- 《 望白竹岩 》 —— [ 明 ] 刘崧
- 《 赠别钟举善游赣遂之汀州歌 》 —— [ 明 ] 刘崧
- 《 题萧与靖所藏古潭墨竹四首 》 —— [ 明 ] 刘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