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肤功雅奏图

拥传归来两粤中,四朝三命主恩浓。 书从淝水徵安石,碑树淮西表晋公。 采芑但歌周室节,赐来疑是鼎湖弓。 已知一月张三捷,饮御何时到泮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拥传(yōng chuán):指朝廷特使,捧持符节,乘传车急行。
  • 两粤:是指广东、广西地区。
  • 淝水:地名,东晋时的一场重要战役淝水之战的发生地。
  • (zhǐ):古代五音之一,用来表示音律,这里引申为召唤、聘请之意。
  • 安石:指东晋名臣谢安,字安石,曾指挥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打败前秦苻坚八十余万大军。
  • 淮西:唐代的一个方镇名称。
  • 晋公:这里指的是李光颜,他因功被封为晋公。
  • 采芑(qǐ):《诗经·小雅》中的篇名,这里象征着军队的雄壮和威武。
  • 赐来疑是鼎湖弓: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升天,其小臣从上者七十余人,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髯号。此句借指皇帝的恩宠。
  • 张三捷:多次取得胜利。
  • 饮御:指天子设宴款待臣下。
  • 泮宫(pàn gōng):古代的学校。

翻译

作为朝廷特使归来在广东、广西地区,历经四朝三次任命,主上的恩宠深厚。 书写下来可以从淝水之战召唤谢安的故事来类比,树立碑石在淮西来表彰像李光颜一样的功臣。 军队如《采芑》所歌颂的那样具有周室的气节,受到的赏赐让人怀疑是如黄帝升天留下弓一般的恩宠。 已经知道一个月内多次取得胜利,天子何时在学校设宴款待臣下呢?

赏析

这首诗是对某人功绩的赞扬和对其受到恩宠的描述。诗中用了一些历史典故来烘托主人公的功勋,如淝水之战的谢安、淮西的李光颜等,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同时,通过“采芑但歌周室节”表现出军队的威武和气节,“赐来疑是鼎湖弓”则体现了皇帝的恩宠。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天子设宴款待功臣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宏大,既展示了主人公的功绩和荣耀,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氛围和人们对功臣的敬重。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